還在紅潮來襲驚恐中的台灣人,你知道印度製造即將崛起嗎?
VIDEO
@吃乾貨Review@
印度製造將取代中國製造,世界黑心地把電子廢料塞到印度去,希望他們以後不會學中國,用黑心產品回應世界。而幸好中印不合,印度大概是現在對中國最嗆的國家了,就怕哪天習大大對著印度阿哥說: 咱倆要聯手,天下全都有;跟你席哥幹,鐵定南波萬!
一、海爾正在第三次迭代!
海爾的第一次迭代就是品質、品種和服務,觀念很簡單,可是有些公司顧不得品質,只知道衝品種和跟服務風,也因此走不好這一個階段。海爾的第二個迭代就是跟互聯網連接,現在講的互聯網不是公司有網路、網頁和電子商務這樣的事情,而是公司的人才、資源和行銷都能在網路文化上有個戰略。 有些公司第一階段沒走好,第二階段也偏著門走進來,那面對第三階段的風險就很高了。海爾的第三階段定義是體驗經濟 、共享經濟 和社群經濟 ,沒在第二階段搞懂網路文化在玩什麼,第三階段這麼抽象的定義,如果又是望文生義決定公司和產品的策略,那就掰掰囉~~
最後,張瑞敏提出,海爾要:「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不爭而善勝 :如果是同質化競爭,就是價格戰,這種情況只有輸家沒有贏家。那怎麼才能勝呢?比如可以換道,不和你貼身肉博,而是跟你成為南轅北轍兩條道上的車,永遠碰不到一塊兒。
這就是“換道超車 ”的概念,不了解的話可以看一下和聽聽這天的得到 《愛、喜樂、信任、廉正、勇氣! 》,以及這天得到 小惡魔重新定義更厲害的“換道超車超進化版 ” 「三種可以改進任何事情的方法! 」。
不言而善應 :意思是我不說話你還能響應。過去是要有很強大的廣告,你才會響應;現在我沒有廣告,你也會響應。所以要做到誠信的生態,表現出來就是社群經濟,讓用戶和用戶融合到一起,並且跟你融合到一起。
不召而自來 :的意思是說,現在一些大跨國公司的人也到海爾來了。因為現在的招聘不同於過去的招聘,這些人更多的是被海爾吸引來的,願意到這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二、中國投資行業報告2016
整個的感覺就是,其實 2016 年的投資資金跟 2015 年相比是持平的,並且比 2013、2014 年高出很多。而因為環境的風險增加了,投資人的心態和方法就更小心了,所以資金會向比較大而穩定的公司靠攏,並且頭後管理的機制就應運而生了。
小惡魔不懂的是第四點是退出方面,併購成了主要的退出手段,也是現在大部分投資機構主要的退出手段。很多天使投資機構,在B輪、C輪的時候,都通過並購將自己的股份退出了。 嗯...改天還要再找時間研究研究這個道理。
如果對於自己的公司或產品覺得都找不到投資人願意青睞,可以複習一下這天的得到 「項目這麼好,為啥投資人看不上? 」,或許有機會找到答案...
三、做好B2B要有三個差?
先得到一個觀念:「B2B 是分蛋糕,不是做蛋糕。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互聯網 B2C 的業務會帶來行業增量,但沒有一個企業會說,我把採購搬到了網上之後,原來買十噸原料,現在買二十噸了。平台效率更高,週轉速度更快,你反而可能買的更少了。所以 B2B 不是一個做蛋糕的互聯網,而是分蛋糕的互聯網,它只能使這個行業的效率做得更高,而不會把蛋糕做得更大。經濟不好的時候做蛋糕的難度大了,只能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提高自己分蛋糕的水平和效率。
做好 B2B 要懂三個「差」:區域差、規模差、時間差,這三個差的核心都是聚和拼,只有解決三個差才有價值,解決的落差越大價值越大。
區域差 :在中國 B2B 的產品或者業務,在不同的地區,價格是不一樣的。做 B2B 的企業要成為一個有使命和有價值的黃牛,要幫助中小企業做生意更容易,所以要會「搬」。
規模差 :利用信息的快速化把需求迅速聚集起來,讓中小企業逐漸把原來的無計劃變得相對有計劃。對提供 B2B 的企業來說,這個計畫應該要能夠營造出一個有規模的營運模式,進而形成一個規模。
時間差 :中小企業的零星採購使得交易很辛苦,物流成本也很高。今天大量的 B2B 交易,本質上是把原來的批發市場搬到了網上,可以隨時採購,但是採購行為並沒有發生改變。
四、人工成本優勢:網購繁榮之因?
這段得到 有兩個重點:一是印度將來有可能成為電商大國;二是人工成本優勢不是長久之道。小惡魔個人也是很看好印度未來的發展,聯合國說印度七年後人口會超越中國,印度的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所以非常有發展潛力。接下來大家要注意一個名詞「印度製造」,「印度製造」的名氣將在全球的舞台上超越「中國製造」。
印度仍有人口紅利可以花費,不過從中國經驗來看,人工成本優勢持續不久,我看現在的企業就像星際電影題材一樣,來一個國家把便宜的人力養分吸乾了之後,就一個個搬到下一個人工便宜的國家。事實上這樣並沒什麼不好,很多國家的經濟因此提升,從未開發變成開發中,在開發中則更接近已開發的水準。只不過企業要長久發展,不能一直依靠便宜的人力獲利,技術的效率提升才是降低淘汰率的正道。
五、怎樣撒謊成功率比較高?
別聽這段得到 亂扯,一來撒謊是不好的,二來撒謊是技術為主,環境的加分恐怕不是很高。還是先了解撒謊的生理反應是什麼比較實在,才會知道為啥你媽在你撒謊時老是會說: 我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在騙人!
因為在撒謊時,人體會出現一些非自主性的生理反應。比如,你的心率和呼吸頻率都會增加,這是經典的「戰或逃」反應(人體在緊急事件面前的一種典型反應),主要是為大腦與肌肉增加氧氣供給,為躲避麻煩或迎接戰鬥做準備。再者,你的瞳孔會放大以便於接收更多的光線,看清周圍環境的更多細節。再比如,你的發聲和說話方式也會發生改變,研究表明人在撒謊時往往伴隨著語速加快和可疑的超快速回應。此外,人在撒謊時出汗也會增多,這是人體為了緩解由於血液流動增快造成的體溫升高而出現的應激冷卻機制。
參考文章《科學撒謊有技巧,測謊儀其實也不靠譜 》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不懂 MarTech?賣得好是行銷的功勞;賣不好是產品設計得不好!
VIDEO
@吃乾貨Review@
科技技術無所不在,金融利用科技叫做 FinTech,行銷善用科技則叫做 MarTech,下一個要 Tech 什麼,大家可以自由發揮...
一、成長駭客思維:四步達成爆款!
先說明什麼是「增長黑客 」:台灣應該是叫做「成長駭客 」(Growth Hacker ),「成長駭客 」是介於 Market 和 Technology 之間的新型團隊角色,主要依靠技術和數據的力量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而不是傳統只會砸錢來獲取用戶的 Marketing 角色。是可以利用可靠的數據和和低廉的成本來達成用戶增長 、活躍度上升 和營收增加 ...等商業目的角色。這也是最近業界在談的 MarTech 概念。
這段得到 講的是這本書繁體中文版(別去挖到簡體版 )應該就是這本:《成長駭客行銷:引爆集客瘋潮的新實戰力(Growth Hacker Marketing: A Primer on the Future of PR,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博客來購書連結一 、連結二 )作者是美國服飾公司的營銷總監瑞安·霍利迪,他策劃的營銷方案曾經被谷歌、Twitter 等公司作為研究題材,他也被稱為是美國最年輕的網絡營銷鬼才。
這邊簡單說明成為成長駭客 的四個步驟,詳細的方法還是得去翻書來學。
第一步驟、參與整個產品設計的過程 :沒有最完美的商品,只有不斷進化的產品。 不是等產品開發出來後才去設計行銷策略,在傳統裡這樣的合作方式,只有一種結果:賣得好是行銷的功勞;賣不好是產品設計得不好!
第二步驟、抓住最初的核心用戶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沒有找對要賣的人。 並非所有人都是客戶,要很謹慎地把目標鎖定在第一批用戶身上,盡量讓他們幫自己做宣傳。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而且產品一旦出現漏洞,可以第一時間做修補。大眾化商品的時代已逝去,產品要為特殊族群滿足需求而設計,準確找出並累積最初的忠實使用者!
第三步驟、實現病毒式傳播 :病毒傳播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成果。 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給予用戶好處,比如用戶轉發,或分享給朋友時,就送他們折價券或禮券;另一個方法是幫助用戶塑造自己想要的社交形象,幫他們說出自己平時不會主動說的話,比如發佈美顏照片、能夠展示自己閱讀品位的書單、分享聽歌風格列表...等。
第四步驟、增加用戶粘性,把路人變成用戶 :留客勝過於集客。 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曾經調查發現,如果一家公司能留住 5% 的老顧客,就能提升 30% 的利潤額。另一家研究公司則發現,把產品賣給老顧客的幾率在 60% 以上,而賣給新顧客的概率只有 5%-20%。
參考文章:《流量駭客是技術?態度?還是工具?4步驟搞懂『流量成長駭客思維』 》
二、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
決定一個人的價值有內外部共六個因素,內部因素 :知識和技能、能力、天賦 ;外部因素 :出身、選擇、運氣 。
每個人因為這六個因素的差異,可以分為五種類型的人:
第一種、投機型 :這類人追求的是賬面價值最大化。投機型的人會不斷跳槽,找工資更高的工作。這些人的天花板就是企業願意給的最高工資。
第二種、知識型 :如果只是單純的知識,價值是不高的。知識和思維是不一樣的,不能內化為能力的知識是無法幫助增加財富的 。
第三種、技能型 :技能再熟練能創造的價值也是有限的 。所以技能型的天花板也是企業願意為技能付的錢,還取決於技能在市場上的稀有度。
第四種、能力型 :一些做專業服務類或者管理類工作的人,就屬於是能力型。技能不行可以用能力彌補,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們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第五種、天賦型 :比如搞藝術、做設計的,大家付出的努力都差不多,但最後做得比一般人好,這樣的人就是天賦型。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天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創造的價值 。
以上來看最好的選擇,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是發掘自己的天賦 。但我們大多數人卻選擇了投機、學知識和練技能。正確來說,想要提高自己的價值,就應該挖掘自己的天賦,透過不斷學習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然後把天賦、能力和工作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創造最大化的價值。
三、閉上眼睛,還能看見?
神經元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如果未來科學家在這個領域上找到原爆性的技術,那麼跟原子彈的原子筆、原子小金剛一樣,會有更多東西以“神經”兩字來命名。這段得到 到最後是期待能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幾篇資料,先從 wiki 看看《視覺系統 》,內容是最少的,可以簡單看一下。再來看看很有料的《大腦怎麼「看見」世界的:視覺系統知多少 》,內容多但是資料新而且淺顯易懂,不是給科學家看的,放心! 前面兩篇關於生物面的資訊了解後,或許對科技的模仿有興趣,則可以看一下《更聰明的晶片:仿人類神經元的電腦晶片 》,需要略懂一下計算機概論看起來會比較有共鳴 。最後有一篇比較簡短但仍很遙遠的資訊,就是生物移植來恢復視覺《移植神經元可為失明者帶來光明 》。大概K完這幾篇,也夠對這個主題做點基礎的補充了,如果還有更多興趣,你肯定是想朝專家發展。
四、更高、更快、更強是個偽命題?
在 1972 年,自行車運動員一小時最多能騎 50 公里。20 多年後,這個記錄被提高到 58 公里。但是幾年前一次比賽,要求大家必須使用 1972 年同款自行車,結果第一名成績又回到了 50 公里。也就是說這些年來取得的進步,其實是自行車的進步。
而且總體來說,小惡魔認為全人類的體力是下降的,因為大部分的科技是讓人類更省力更懶惰,也許,運動家是幫人類保存優良體力基因的重要職業,是吧?
不過這段得到 太過簡短,難免有以偏概全的懷疑,大家可以再參考一下這兩篇,會有比較公平的判斷。或許科技幫了很大的忙,但是人類在體能和技術上還是有自己的突破式創新,才能為人類史上的運動紀錄屢屢刷新。
#《世界紀錄有極限嗎?人類能不能一直破下去? 》:這一篇比較客觀地整理和分析科技與人類自我突破的資訊。
#《傅園慧洪荒之力 那 0.01 秒背後的體育科技革命 》:這一篇雖然主題提到體育科技革命,但是重點是在說沒有體育科技革命的幫助下,傅園慧的那個 0.01 秒的超越,是真的洪荒之力來的!
五、別迷戀貴族了,奢華只是個傳說!
==小惡魔倒是覺得這才是偽主題,騙流量的!如果要拿過去跟現在比,我個人覺得皇帝蚩尤日子肯定過得比我差,我還覺得一百年以前的皇帝娛樂也太苦悶了。生活品質的比較至少要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比較,有時候比較敏感的話題,考量的因素還必須很多,不然就觸犯了天龍人思維的錯誤,造成別人的反感。
由於某天在一場聚會(台北)中,居然有人(挺時髦的輕熟女)問:「天龍國是什麼意思啊?」,這還不讓我驚訝,驚訝的是受問方是看起來宅宅蒯蒯的男士,竟然也胡亂回答一通。小惡魔才知道,連我媽都聽得懂的流行語(這樣還算流行嗎?)竟然在江湖上會有人不知道...他們倆是不是為了有趣在互相裝傻啊?
天龍人都上 wiki 了,不懂和已懂的人可以再看過一遍,雖然現在的應用應該不止於形容有特權的人,有時候是對一種人態度的形容,但很多時候也是自我調侃用來著。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