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一年換365個工作,也不讓工作消磨志氣365天!
@吃乾貨Review@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經常跟說「寧願一年換365個工作,也不讓工作消磨志氣365天!」,還曾被長輩念過這個觀念不對。現實裡是不可能這麼豪爽的,不過以前倒是常聽到「上午報到下午報銷」的人事,或許他們就是這個理念的執行者。
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今天聽得到的,還是聽小惡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態度和原則,或許可以留言跟大家分享和討論,彼此也都能有更多的收穫喔!
一、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
這段得到太雞湯了,小惡魔不太喜歡,我鼓勵每個人要去找到自己的興趣,在你還沒有進入職場前就先準備,在你還有本錢輸之前先拼搏。不要苟且委屈地屈就一份工作,大膽走出去勇敢去嘗試,現在的環境餓不死你,但是枯燥的工作可能殺了你的志氣。我更喜歡的是昨天的得到「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用這段的分析去找到你的天賦,然後將天賦和興趣結合後,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提升能力,最終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記住,這個時代餓不死你的,放手去闖吧!
二、創意,未來的工作方式!
我們把發想創意的方法分成三個理論和四個實踐方法來說說,先說理論再給實踐的方法。
第一個理論、要問對問題:在展開創意思考之前,要把問題簡單、清晰、明瞭地描述出來,問對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在錯誤的問題上找解答,等於一開始就往錯誤的方向跑,就算跑再快,永遠也到不了終點。
第二個理論、用陌生的路徑思考:要有意識地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拋開先入之見,以開放的心態去觀察。理性地跳脫框架思考,而不是天馬行空沒有建設性的創意。
第三個理論、適時地屏蔽訊息:要學會為創意做訊息齋戒,在收集到適當的訊息之後,屏蔽外界訊息,聚焦於要解決的問題,真正形成一項創意成果。創意成果包括三項核心元素是屏蔽訊息、聚焦問題、形成成果,缺一不可。
第一個方法、使用文字:以文字方式進行回顧,加大思考力度。回顧的機會其實有很多,比如項目的階段性總結,月度或年度回顧。回顧最好以文字的方式進行,這樣有利於加大思考深度,也更容易把邏輯呈現出來。
第二個方法、系統思考:思考要見樹木又見森林。系統思考是要能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問題,找到結構性衝突,最終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複雜事件背後運作的簡單結構。結構除了在背後起作用之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對自身調整產生的效果都是滯後的,所以我們要能夠站在時間的上游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更前瞻性地理解結構。
第三個方法、使用原型連接設想與現實:Prototype,就是要把頭腦中的設想往前推進一步,變成寫在或畫在紙上的模型,變成用模具製作的模型,變成可以模擬運行的程序片斷。
第四個方法、親力親為:這個親力親為有時候也可以叫「跟進」,親力親為是跳下場去做,跟進是從全局把控。什麼時候該結束親力親為或跟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
這段得到介紹的是這本簡體中文版的書:《創意,未來的工作方式》博客來有賣,有興趣的人可以買回來看看。(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
這是一本介紹智能時代下,創意經濟如何發展以及運行的經濟讀物。剛進入21世紀時,我們有「知識工作者」的說法。但現今社會和商業的發展,單純的「知識工作者」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取代我們很多重復性工作,留給我們的是「創意」的位置。在作者看來,創意是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所以,對於企業管理者,現在要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學習和利用外部的知識,而應關注如何激員工創意潛能:怎麼讓員工在工作中發揮創意?怎麼讓員工在工作中達成創意成果?適合創意的工作形式是什麼樣?
作者分三部分,從創意管理的四要素、創意方法論、創意思維方式,來幫助管理者適應這一變化。內容上,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對比這一轉變前後的變化,如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工種的改變及其影響;也從管理學背景出發,解決管理的實際問題,如如何實現創意的延續性。同時,本書還涉及很多企業案例。
三、中國移動消費者2016
可穿戴設備:調查顯示,在未來一年內人們最想買的,第一是智慧手錶,第二是智慧手環。且在持有率方面增長幅度很大,已經接近了平板電腦的持有率,在未來一年內,很有可能超過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很可能成為電子產品消費的下一個新增長點。
智慧手機:在二手機處理方面,人們的首選是閒置,其次是給家人用,只有少數人表示會出售,這讓二手機市場變得很小。此外,報告顯示,用戶每天查看手機次數比上一年增加了,起床一小時內查看手機的用戶也在增加,這表明人們對手機越來越依賴,而這種依賴將越來越成為常態。
點我下載《2016德勤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報告
四、不是科技公司?那就等死...
從以前公司要資訊化的策略,到現在要的就是社群化和數據化策略。沒有標題那麼恐怖,時代在進步,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都要持續不斷進步,只是現在改變的頻率比以前高,每個人都要隨時保持學習的狀態。過去我們說要準備好第二專長,以後可能會用到;現在是你隨時都要練好十八般武藝,因為下一秒可能就會用到。所以標題要更恐怖點,就算你現在是科技公司,不懂社群和數據科學,那也是等死...
五、想建立人脈,先求人幫個忙?
在「為啥周瑜殺不了諸葛亮?」說的《江表傳》裡,也有提到一段周瑜經常向程普虛心請教,因而改善老將程普對他的態度的故事。
這個忙可不是亂求的,務必掌握這段得到講的重點:
1. 好為人師的情節:找對方幫的忙,一定要確定對方有絕對能力幫得上忙,不然被誤會成刁難找麻煩,反而適得其反;
2. 舉手之勞的小忙:要從小忙開始,不要一開始就來獅子大開口,對方不好處理的話,可能也會心生厭誤;
3. 投其所好的興趣:最好還要能搭配對方的興趣,都說知道興趣跟工作能結合人生就圓滿,求人幫忙也要調查對方興趣才行!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用快遞傳輸資料比網路更快?好奇不會殺死一隻貓,反而可以讓你更容易成功!
一、二戰之謎:希特勒為何停止進攻?
敦克爾克撤退結束後,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明了英國將決心繼續戰鬥:歐洲大片的土地和許多古老著名的國家,即使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使這個島嶼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入飢餓之中,這是我一分鐘也沒有相信過的,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仍要英國艦隊的武裝保護之下,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來拯救和解放這箇舊世界。
巧的是明年敦克爾克撤退這場戰役將搬上大螢幕:敦克爾克大行動
【敦克爾克大行動】首發預告,2017年7月21日上映
【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文官方預告,2017年7月上映
對敦克爾克撤退這段歷史還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纪录片中国的敦刻尔克奇迹
二、哪一種好奇才能驅動成功?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個性特徵對成功的影響力是智力的 4 倍。從這段得到至少知道,獲得成功的因素有好奇心、責任心和智商。但是好奇心是一種狀態不是特質,也就是說,現在有好奇心,不代表以後也有,好奇的心態要持之以恆才有助於成功。
小豆豆五歲以前很愛問為什麼,但是很好打發,因為當時他不太在意答案是什麼;不過特別是上了國小之後,如果答案讓小豆豆不滿意,懶的時候會再問個為什麼,卯起來的話還會提出疑點來挑戰我...我想這就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差異了~~
三、“點”的機會在到來!
就像剛開始我想投入聯盟行銷的作法,聯盟行銷就是透過聯盟行銷平台,將潛在的消費者連接到商品的訊息面前,設法讓他們發生交易,進而獲得紅利。這是個消耗資源的快速戰,賺的是快錢,經營一陣子後發現這樣創造被動收入,時間拉長了還是有可能被科技環境給回收,到老了還是要汲汲營營地開發出更新的賺錢模式,不是一個長青的被動收入模式。
而現在小惡魔把腳步放慢下來,中短期內收入極為可憐,但是只要井挖得夠深(把點做大了),等機會發生或成熟後,把水管接好(線連進來),就能創造出水龍頭(找到利基點),產生的財富自由的生命週期才能久一點,至少要夠喝到我躺進去為止,但是我希望這個架構是能傳世的!
四、傳輸訊息,用快遞比網路更快?
這段得到實在太有趣了!看到標題的時候,心裡面的聲音迅速發出來:鬼扯!
認真聽完後,真的是很佩服想到這樣比較的大大。不過也慚愧自己的想像力被簡單地綁住了,以前網路沒那麼快,或者上傳下載的平台不是那麼便利的時候,我們會很快就想到把資料燒成 CD 或 DVD 寄給客戶,不過現在習慣即使是幾十 G 的檔案,都放網路上給人下載後,卻沒仔細想就認為「用快遞比網路傳資料更快」是鬼扯,實在慚愧...
所以,永遠不要低估一輛小貨車的數據傳輸頻寬!
五、航海時代東西方的不同命運?
雖然中國把海洋讓給了西方,但是我們沒有對不起世界,反而是世界傷害了中國人!西方的航海時代講的是搶奪:搶人、搶錢、搶土地!而鄭和下西洋是出去跟外國人交換禮物的,但是因為正式的官方文件都被燒了,所以就有很多民間故事版流傳起來,下面有段 21 分鐘的影片,雖然台主搖頭晃腦不看螢幕很奇怪,不過故事內容還是挺有趣的,不妨聽聽。
晓说第一季 第六期 揭秘史上最牛太监 郑和七下西洋开启大航海时代
六、為啥火箭發射式創業很危險?
火箭發射式創業就是經過市場調查分析,然後再走瀑布式的產品開發,等產品或功能上市後才發現整個都錯了:火箭在按下按鈕發射(Launch)後就爆炸了~~~
過去常常聽到說:你要抓到客戶的痛點、你這樣設計沒抓到客戶痛點!不過,這段得到要告訴我們,做產品必須承認「客戶的痛點是不可預測的」,因為網路時代客戶的興趣變化太快,必須快速迭代不斷事錯,才能煉出市場滿意的產品。
關於迭代的案例和觀念,過去每天得到15min提過很多次,從「關於市場和創新,我們理解錯了!」簡單講產品要「產品要變新得夠快才趕得上市場變心的速度」,到在「為什麼硅谷的公司都那麼牛?」給了幾個矽谷創業公司為什麼可以那麼牛的三個方法,然後再到「微信支付如何指數增長?」提供了微信支付“產品從0到1”的迭代案例。聽過看過每天得到15min這麼多文章,應該也知道要找出自己團隊真迭代的模式,千萬別搞出只有在工程師幻想裡,功能才會正常執行的假迭代流程啊~~
七、谷歌的創新秘密你理解錯了?
關於 Google 20% 的自由,大家知道這麼久懂了這麼多,當主管老闆的願意給的又有多少,就算給了,方法對不對還是個問題。換個角色檢討,如果公司給了 20% 的模式對了,員工真正善用了這 20% 的自由嗎?我想,有些員工不必等公司給這 20% 的時間,自己早就擅作主張抓了這 20% 的時間去休閒了,特別是有這種習慣的員工:在上班時間後還“悠閒”吃早餐的、更“悠閒”吃早餐的模式就是還打開各種休閒網頁悠哉過完一個早上。有這種習慣的人,對不起公司的比例遠超過 20% 囉~~
剛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早餐大多數只喝一瓶 400ml 飲品解決,這是因為我沒有早起在家悠閒吃完早餐才準時出門上班(王姿姿跟小豆豆就有這樣良好的習慣,欽佩!),為了不耽誤工作,我採用最不影響工作的方式解決早餐需求。長久下來的習慣,也讓我早餐只需要這樣的食量就能滿足囉~~即使現在在家為自己奮鬥也沒改變這個習慣^^
八、發覺“暗需求”背後的創業價值!
找到暗需求的方向有以下兩個:
1. 找大家習以為常的缺陷:就像一段坑坑窪窪的路面,習慣了也不覺得怎麼樣,但突然有人把它填平了,大家會覺得哎呀太好了。不過怕的就是創業的人自己也習慣了,根本沒有發現這些缺陷的敏感體質,這招也是挺燒腦的。
2. 把一個被困住的小眾玩法給解救出來:這眼光就要精準了,有時候好玩不一定能賺錢,就看創業者想要的是什麼,但大多數都是想賺錢吧。
九、缺思維方法?這樣補!
說到鐵板燒的翻台率為什麼那麼高是因為:「廚師在鐵板上當著你的面做菜,因此提高了顧客吃飯的速度,因為吃得快才能看清下一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廚師表演結束後,大家沒啥可看,也基本吃完走人了。」就想到台朔王品夏慕尼:新香榭鐵板燒,吃完後會帶客人到甜點區慢慢享受餐廳裡的氣氛,所以會覺得在食材 CP值 不夠 $980 的價值,因為裡面包含了吃氣氛的啊~~所以跟其他同價位的鐵板燒比起來,當然略貴一點。
不過,剛剛才知道原來他們還推了便宜版的鐵板燒 hot7,大概是知道夏慕尼 CP值 不高被抱怨吧!?改天來去試試看 hot7 的平價鐵板燒^Q^...
十、離婚損失小者,更有婚姻話語權?
關於婚姻的部分,找到一篇不錯的長文章,分別從「身家背景」、「個人特質的影響」和「相處關係」三個層面分類探討,總共列了 20 點進行分析,很有深度耐讀的文章,給有興趣的人繼續了解。
看嚴肅的文章前先來個輕鬆的笑話:逼婚搞出火來了!
1. 離婚的性別差異?
2. 愛情與麵包:收入、工作和離婚有關?
3. 婚前試愛:同居比較容易離婚嗎?
4. 孩子可以拯救婚姻?
5. 年齡不是問題?結婚時的年齡跟離婚率有關?
6. 讀冊,甘有效?教育程度與離婚率?
7. 七年之癢是真的嗎?結婚時間與離婚率
8. 幸福第二春:再婚,好不好?
9. 離婚會「遺傳」嗎?爸媽離婚率與自己離婚率的關係
10. 你信教嗎?信仰佛祖耶穌有助於婚姻維持?
11. 天使與魔鬼:人格特質的影響力?
12. 我的老公有病?嫁給心理疾患者,真的容易離婚?
13. 有離婚念頭的人,真的會離婚嗎?
14. 少一根筋的人比較專情?自我監控的角色
15. 滿意度與依賴感?
16. 賣溝阿捏怕挖媽媽(別再打我媽):婚姻暴力能預測離婚嗎?
17. 互動方式?
18. 真的存在危險情人嗎?
19.「為什麼離婚」真的可以用問的嗎?
20.在質和量之外:愛不愛?在不在?
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嗎?20 個藏著「但是」的婚姻殺手
@吃乾貨Review@
怕思維僵固,要常保持好奇心,才能打破習以為常的幻影,找到創新的點子。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三十歲跟別人幹,四十歲為自己幹,五十歲要給別人幹,未來就是滿滿的利他大平台!
一、助人為樂,為什麼會樂?
《利他主義 wiki》利他主義(英語:altruism,也可譯為利他行為)源自於法文altruisme,字源可溯自義大利文及更早拉丁文alter,即其他、別人的意思。利他主義是一種無私的為他人福利著想的行為,在道德判斷上,別人的幸福快樂比自己的來得重要。利他主義在許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種美德。在進化遺傳學中,利他行為被定義為增加他人的生存 fitness,較少自己的生存 fitness。
馬雲:未來,一定是利他主義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使自己變得很強大,而 DT(data technology)是讓別人變得強大。未來的經濟和社會,一定是利他主義的、是講究分享、透明和擔當的。這個社會,所謂IT,以我為思想,強化自己、利我、並且封閉、自己掌握資源、不讓別人知道,但這個時代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另外馬雲有一句話小惡魔也覺得不錯: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你才能真正說未來是美好的。
利他主義可以說是小惡魔現在正在學習的中心思想,有持續看每天得到15min心得分享文的話,可能會注意到幾次小惡魔提到要當個豐富的海洋:先給!的呼籲,主要的首篇文章《當個豐富的海洋,真正懂得“先給”的真義!》可以再看看。而利他主義是比較正式的名稱,底下我找到另一個延伸概念:有效利他主義
當我們還不能成為一個豐富的海洋之前,我們的資源有限、時間有限,但是我們還是要開始先給,所以我們應該要考慮用最少得最多的方式來決定利他行動,這是我簡單解釋有效利他主義,詳細完整資訊請參考社群網站。
有效利他主義中文社群網站:http://www.eachinese.org/
建議你先花點時間看看《有效利他主義的 30 個問答》之後,才能用點耐心看完影片,主持人是個很有氣質的正咩!!用這樣的想法應該就能耐心看完了...
有效利他主義的「行善小步五曲」
今天就不多說利他主義的事情,不然小惡魔可能又會說得沒完沒了,相信日後很多機會會觸發小惡魔不斷提醒自己和大家要當個豐富的海洋:先給!
二、為什麼硅谷的公司都那麼牛?
一、全公司有唯一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可測量的,然後大家一起朝這個目標努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你創業的大部分時候都是不確定的,所以就要快速迭代。在快速迭代的時候,由於剛創業,沒那麼多產品經理,沒人去組織,怎麼保證大家往一個方向跑十分重要。這時候就需要全公司有一個唯一的,並且是能夠測量的目標。注意,一定要是能測量的目標!
二、讓公司的一線人員去自己創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組織。硅谷有一個自組織的方法,叫黑客馬拉松。黑客馬拉松是用產品和程序來決定公司怎麼走。很多公司定計劃的時候,都是老闆在爭來爭去,很多時候機會就錯過了。有了黑客馬拉松,把產品做出來看一看,就減少了很多沒必要的爭論。其次是打破了組織架構,你做一個產品,需要別的組的人配合,這樣每個月你都會和別的小組的人一起做一個東西。你們不僅可以成為朋友,你也會瞭解其他人在幹什麼,這樣很自然地就打破了組織架構的邊界。黑客馬拉松鼓勵冒險,因為很多產品做了也不一定成功,但做的時候你也知道就用了一個晚上,這樣也鼓勵了很多創新。
三、大!平!台!小組織的模式,用精英團隊去打攻堅戰:在大平台小組織這種文化裡,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工程師要是產品的粉絲,然後利用內部機制,用更少的工程師做出更完善的產品。
三、古代寺觀是怎麼掙錢的?
聽完古代版之後,咱們來看看現在奇特版...哈!
20161204中天新聞 教會獨創金錢儀式 稱教徒奉獻金千倍返還
新北市板橋的榮光教會,被多名教徒向平面媒體投訴,教會監督許聖使,自封是神的代言人,但多年來卻偏離教義,還獨創一套可令教友發財的「金錢儀式」,一邊要求信徒們捐錢,然後在帶著眾人在聖殿中求神賜福,宣稱這樣可以得到豐盛錢財,甚至獲得奉獻金百倍、千倍的返還,連房屋、土地都能得到,被控訴的教會,上午派出一名牧師,出面否認儀式可以招財。
(影片很快就被移除了...看看蘋果能撐多久,在這個網路時代,這樣是沒用的,影片我就不換了,想看的自己Google...)
蘋果版的比較有趣:【94狂片】聖使獨創「金錢儀式」 教徒奉獻金千倍返還
最近美江2.0出來,那我們當然要回顧一下美江創始版。
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
郭美江傳道爭議事件是基督教台北純福音教會邀請演講的靈恩派牧師郭美江於2013年發表的偏激言論而遭上傳網路及批評事件,其中誇張解說包含歧視同性戀、宣揚基督教神蹟等相關言論。
MC美江 謝金燕 斷開魂結
上面那個影片有趣但是卡卡的,還是下面這個電音版的好聽...
MC美江:電音版 - 燒毀、斷開魂結、斷開鎖鍊....
那個雲~那個霧~看完之後,希望大家繼續和小惡魔的網站保持聯絡蛤~~
四、沒錢也能做有效的消費者調查!
省錢的意思就是燒腦,反過來說,如果你腦洞夠大,就能省點錢。確實,我們都說用戶的語言難懂,相反的,人家才覺得我們的腦袋怎麼這麼不靈通,為啥我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懂?每次說到用戶語言聽不懂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個例子《我的車子對香草口味冰淇淋過敏:end-user 的語言》,我覺得這個真的是很有趣!因為最後真的找到車子對香草口味冰淇淋過敏,卻對其他口味冰淇淋沒事的原因。這段得到講的兩點概念的執行方法,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要有耐心和誠意去了解用戶講的內容,並且用心細心地去分析資訊背後的意義。說到這,又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熱賣的書:《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挺厲害的,出版了十幾年在架上還買得到,博客來還有相同系列的書出版,一本書才一百多塊,一百多頁淺顯易懂很容易看完的!博客來購書連結一、連結二。
與其說是為了省錢去做“解釋驅動”和“臨界點”的方法,還不如想成這就是訓練自己或組織對用戶資訊的具體解決方案分析思路,隨時能把獲得的資訊做廣泛的連結發想,就能經常找出驚奇的答案。

@吃乾貨Review@
你沒錢時,你騙別人;你有錢時,別人騙你。有錢了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