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真實地為善要廣為人知,不要用低調當藉口來包裝自己的無能~
VIDEO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
#一、員工效率調整工位可快速提高?
#二、三點提升領導力?
#三、科技、傳媒、電信新變化?
@吃乾貨Review@
今天的話題口味比較重,是要明白地讓有困擾的人可以就地覺醒。在職場上默默做事是不實際的,在公司的角度就是要知道你的績效。
績效=(實力+包裝)X運氣
人家是三分實力七分包裝,你就算不能用實力拼過人家的包裝,也不能總是七分靠天註定,然後再來靠北別人花拳繡腿沒實力,某種層面上咱們必須承認包裝也是實力的一種啊!
一、員工效率調整工位可快速提高?
這段得到 把員工分成四種類型:效率型、質量型、平均型和劣跡型。
並且依據研究統計瞭解,把效率型 和質量型 放在一起會有互補效應,可以互相提升彼此的績效,而平均型 則比較不受影響。
但是,如果把一個人跟劣跡型 同事放在一起,則兩個其中一個被開除的機率會增加 27%! 突然對於過去總覺得為啥有些劣跡同事 老是不會被開除的這個疑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過去我安排座位除了職務相關優先考量外,其次喜歡安排梅花座,我這個梅花座不是男女配,而是資深和資淺的交叉,而我自個兒喜歡在中心點,這樣可以方便大家來找我討論工作。有很多主管喜歡把自己座位安排在最後面,一方面是認為可以看到大家在幹嘛,另一方面是大家看不到他在幹嘛...
就如同這段得到 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從研究來看同事座位的安排可以影響到彼此的工作效率,如果身為主管你的可以發揮最高的工作效率,那照這個理論來說,把自己放在中心點輻射出去影響力,不就更能拉起整個團隊的效率嗎?何必躲在最後面!
二、三點提升領導力?
<授權>
「授權是個特定的概念,那些在職責上已經有了的權力,是不用授權的。之所以要授權,是因為要完成特定的任務,所以授權的前提是一個人要承擔特定的責任」
這段得到 說得很好,很多人確實沒有如上的授權觀念,我也是其中之一。 很能認同授權是要對方承擔特定責任的觀念,但是更慘的是有些主管連部屬的權責都會侵犯,這就是我們普遍認知的不願意授權的主管。或許是自我意識太高,或許是信任感不足...等種種原因,但不管哪種原因,既無法授權又無法放權,那組織有再大的戰略都無法有效率地展開。中間幹部決策會在事後被領導否定,因而產生寒蟬效應而沒人敢“話事”,整個部隊一兵一卒都要等大將軍的命令,那怎麼進行大型戰爭呢?
<激勵>
激勵有三個重點:重要性、可見度、公平感
1. 重要性 :重要性 最主要是對被激勵的人來說感覺到重要才是關鍵,如果是一件他覺得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被主管“說”得很厲害,或許有種虛偽的感覺。但是如果真的能發自內心的感謝,那就另當別論,比如說我小時候(十多年前)寫了一隻發送簡訊的“Sample”程式,還不是可以直接在系統上線的版本,就被激勵了「三萬元現金!」,這才叫我覺得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有被激勵到的感覺,OK?
2. 可見度 :可見度 是要帶溫馨感,主管故意打出可見度 ,是真的要讓整個團隊看到後都能產生向上努力的正能量才是。但是,有些主管搞可見度 是想「懲罰不夠努力的人」 ,用過這招的主管,你覺得真的有用嗎?如果你真的不懂這樣搞之後蔓延出去的效果是什麼,可以私我。
3. 公平感 :昨天才發完文章《公平是不存在的,差別待遇才是現實! 》,今天我不想自己打臉。而且我向來的風格就是告訴所有親友,你要接受社會的不公平,特別是職場,因為資源有限一定會用在刀口上,不論是那個人用績效讓他的主管當得很輕鬆;還是他拍了馬屁讓他的主管過得很開心,總之那個人肯定都比你多做了什麼讓主管感受到了。在職場上,真實地為善要廣為人知,不要用低調當藉口來包裝自己的無能,現實點!
<培訓>
過去我說過《笨蛋,問題出在你身上!專業的傲慢比沒專業更可怕... 》,而且也很重視「主管忍不住就自己動手來 」的狀況,所以每次指派資深同仁帶新人時,我都會再三提醒要把自己的手綁起來。 一個團隊很厲害,絕對不是該團隊的領導自己很強能完成很多事,而是把時間拉長來看的時候,要看這個領導能帶出多少可以出師的咖。所以不要跟你的團隊說,這事我來做三兩下就好了;而是要有耐心地手把手幫他學會怎麼做這事,而且不計較要花多少時間。
2017-03-24、補充文章:TechOrange 《帶人不是下命令就好,不懂溝通,你就自己做到死吧! 》
三、科技、傳媒、電信新變化?
關於 DDoS 可以參閱一下小惡魔很久以前保存下來的新聞文章,現在已經重新發佈在新的網誌上,藍色小惡魔 - 技術新閣:《Twitter 斷線過後:完全瞭解 DDoS 攻擊 》
關於 5G 的發展,過去得到15min 在「物聯網全球研究報告2016 」有補充一份《5G 來臨,萬物互聯新時代 》有 30 頁的報告,有需要更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點擊過去看看。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運動不能減肥?肥胖的問題是出在貪吃而不是懶惰!
VIDEO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
#一、運動不能減肥?
#二、哪些智力才是聰明?
#三、效率工資,結構性失業導因之一?
@吃乾貨Review@
不好意思,我人生四十餘載到現在還無法體會胖子的心聲,請原諒我今天沒什麼心得好分享的...要筆我的底下請自便QQ
一、運動不能減肥?
這篇文章不是在為懶得運動找藉口,而是在讓想減肥的人更清楚,肥胖的問題是出在貪吃而不是懶惰。運動絕對可以保持身體活力和健康,可是不忌口卻又不能持之以恆地運動,是達不到減肥的目的的。
如果不能消除敵人,那就跟敵人當朋友吧!聽聽這段得到 的音頻《脂肪能殺菌,胖子變溫拿! 》,以及這篇文章提醒大家的:心情不好,千萬別跑步!
二、哪些智力才是聰明?
真正的聰明=(神經智力+經驗智力)X反省智力
神經智力受到基因的影響非常大,但仍然可以在後天進行培養提高。經驗智力是在每個領域裡深入地學習和訓練,也可看作是技能的養成。而真正能拉大每個人表現的差距在於反省智力,所以今天我就著重在這點整理心得。
培養反省智力必須要從底下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個方面、策略 :也就是做事方法和思維方式,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從好幾個角度去思考,列出數個替代方案作比較,長期訓練讓策略的思維行為內化為反射能力。
第二個方面、積極態度 :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和韌性,才能理性冷靜地處理突發狀況和渡過危機。
第三個方面、自我監控和管理 :記得我說過嗎?《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決定該怎麼辦?因為答案早在你討拍時已經決定了! 》,別人的建議再理想,都比不上你內心給自己的建議。但是怎樣能讓自己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平常就要進行自我衝突的訓練,否則可能會陷入給自己一個心理上痛快的錯誤決定。關於這部分就必須加碼閱讀:《鞭打和撕碎去除我執,我是一切的根源! 》這天得到 所說的精華。
三、效率工資,結構性失業導因之一?
這段得到 說的再版新書《臥底經濟學 》,在台灣繁體中文版書名是《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 (2016全新封面版) 》(博客來購書連結一 、連結二 ),如果你對底下的某些問題很有興趣,可以去誠品翻翻書...XD
這段得到 實在是太沉悶無聊了,原來他的內容來自於這麼一本有趣的書,比方說你想知道「忙到快爆肝了,該怎樣解脫?」,臥底經濟學家給的建議是: 給自己訂一個「價格」吧!低於這個價錢,寧可休息...
<第1部、約會把妹,萬事如意>
同居經濟學/分享與折衷/怎樣養小三?/三十五歲前,該定下來嗎?/假裝性高潮?/求婚的時機?/老牛吃嫩草/性愛經濟學/暗示他,我很忙/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要不要戴保險套?/喝醉才覺得她美/請跟我交往吧!/兩人約會,該誰付錢?/除毛好痛喔!/誰先開口求婚?/遠距戀情,禁得起考驗嗎?/愛上好朋友,我該表白嗎?/真愛難尋?/失戀的補償/外遇選擇權/學業與愛情/網路交友須知/要狗還是要我?/學校裡的性教育/性愛初體驗/男校與女校裡的愛情/婚前該不該住一起?/他前女友的房子/伴遊女郎
<第2部、你在哪上班?>
公司要我馬上去報到/大家一起擺爛,可行嗎?/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我/樂在工作的祕密/想存錢的你,有沒有雙重人格?/理性上癮/太忙了怎麼辦?/越有錢,越快樂?/休閒上癮症/念大學,還是找工作?/種子基金/我該從事哪一行?/我中樂透了!/買道德基金,有比較道德嗎?/時間不夠用/雇用廉價勞工/怎樣爭取加薪?/人幹嘛燙衣服?/要不要跳槽?/工作 loading 加重了,怎麼辦?/學拉丁文還是中文?/找我開會?請先付錢!/兒子的 Facebook 朋友比我多/參選要花多少錢?/績效的迷思/考試,一定要準備嗎?/要不要轉學?/要不要買旅遊險?/為什麼老是有人愛擋住車門?/什麼樣的工作最棒?/American Idol 與 X Factor 的共同點?/菜鳥該學什麼?/阿西西與盧森堡/倫敦與紐約
<第3部、誰該陪寶寶睡覺?>
處罰孩子,好嗎?/只儲蓄,不消費/開車心理學/孩子翅膀硬了/信教有什麼好處?/離婚夫妻如何分產?/有時候,禮物平庸點比較好?/女兒揍兒子/家有不肖子/生兒子,還是生女兒?/舊愛的身影/怎樣查外遇?/生幾個孩子好?/我是敗家子/相親經濟學/送禮/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馬桶坐墊該立起還是放下?/要花錢請人,還是DIY?/怎樣留遺產給孩子?/離婚好苦/偏心/孩子很皮,該揍嗎?/女強人,該不該生小孩?/為孩子取名字/請你戒酒,好嗎?/公平/道歉經濟學/離婚律師/生日派對的盈餘/與妹妹共同置產/父母縱容妹妹/生產後,該住院幾天?/誰陪孩子睡覺?/爺爺奶奶老愛亂餵寶寶/怎樣跟孩子解釋金融危機?
<第4部、要不要上健身房>
輪流請客/放心讓孩子去追星吧!/競爭者太多,怎麼辦?/給我吃一片你的牛排,好嗎?/該給網路賣家壞評價嗎?/該不該看排行榜?/取消休假,值得嗎?/健身房經濟學/電影票價/食量小,怎樣享用「吃到飽」?/盜版書可以買嗎?/葡萄酒經濟學/誰偷喝你冰箱裡的牛奶?/下載影片有錯嗎?/拿賞味期限最久的/當美女犯規,該怎麼辦?/廣告時間/電影裡的暴力/把餐廳裡的牙籤帶回家/為什麼 YouTube 免費/點菜心理學/牌桌上有沒有友情?/放煙火安全嗎?/去朋友家吃飯,該帶什麼酒?
<第5部、給詐騙集團的一封信>
贏家的詛咒/要不要延長保固期?/排隊經濟學/開車老愛講手機/給詐騙集團的一封信/萬聖節糖果/你常倒車入庫嗎?/搬到鄉下住,好嗎?/賄賂有效嗎?/侏儒、妓女與血汗工廠/資源回收/襪子總是剩一隻,怎麼辦?/牙線經濟學/為什麼裝潢工人總愛遲到?/怎樣下決心減肥?/定價的尾數/一個吻值四十九英鎊?/怕遲到,把手錶撥快五分鐘/施捨的對象/洗車經濟學/抽菸好,還是短命好?/記住:千萬別酒駕!/老是忘記帳戶密碼/減碳,很假仙?/人為什麼偷懶?/最佳送禮策略/把密西根州賣給中國人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公平是不存在的,差別待遇才是現實!
VIDEO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
#一、平均主義的邏輯應該終結?
#二、大佬們的商業心法精選?
#三、企業轉型戰略可選的六個方向?
@吃乾貨Review@
不知道成年後還有多少人相信公平,不過重點是,當你知道不公平才是現實後,你做了什麼改變?我決定以正當的方式盡全力去爭取差別待遇中較好的那部分,並不斷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人!
一、平均主義的邏輯應該終結?
《平均的終結 》在繁體中文版的書名是《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
從博客來的網站看了一下,我喜歡推薦序 蘇文鈺 的「奇點 」說:奇點 通常不是麻煩製造者,就是黑馬!我們往往忽略了隨意濫用「平均值 」是一件可怕的事,同時忘記該努力去找出「奇點 」,以致社會的進步也大幅延滯了。 找出這些看似來惹麻煩的奇點 ,幫助這些奇點 ,讓他們可以對社會產生巨大的貢獻,將是台灣往上提升很重要的一件事。
當我還在靠行吃飯的時候,我深信沒有一個人是不能用的,問題是在組織是否有把人放在對的位置,以及他的主管是否具備引導團隊發揮潛力的技能,而不是只會發號施令耀武揚威!今天剛好也被前同事稱讚:他相信對我來說沒有不能用的下屬。"下屬"是前同事的原話,我不喜歡用"下屬"或"部屬",最討厭用的就是"底下的人",對我而言,用到後面這個詞已經不是階級的感覺問題,而是徹底的不尊重。
另外,我想說,既然要打破「平均值 」的迷思,那同時也要開始接受沒有公平 的這檔事。既然要說不能用標準值來衡量每個人,所以也要能接受差別待遇,並且理解這個差別待遇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具備某種條件的相對回饋。比方說當你的表現“被知道”了,就會有相對回饋,反之“不被知道”當然就不能怪別人為什麼沒發現;又比方說你“有拍馬屁”了,那就會有比較好的待遇,可是“不拍馬屁”那就別抱怨別人為什麼偏心。
說到這小惡魔有感而發想再說一件事情,與其整天跟人計較為什麼他有我沒有,不如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人 ,把自己從“拿 ”提升到可以“不求回饋地一直給 ”的境界,這樣就一定可以一直過得很快樂。
二、大佬們的商業心法精選?
第一個心法金句、年輕女性是流行文化的風向標 :我真的認同得不能再多了,看到 Hello Kitty 瘋成那樣,有時候我也受到連帶影響“被搞瘋”。所以只要能創造出少女心的IP,一定會有無限潛力的!
第二個心法金句、客戶更喜歡混合定價、混合品牌 :我覺得這個混是不能亂混的,一定要混出一個邏輯一個套路,比方說去逛 Ikea 莫名其妙買了一堆小蠟燭和毛絮黏把;或者想去買小蠟燭結果回家後,買了一大堆其他的東西,卻忘了拿小蠟燭,這才是混得好!
第三個心法金句、創造者時間表和管理者時間表 :我的方法是按天來區分,週一、二、五我會做管理的事情,而週三、四我會做自己職務上的瑣事,把這兩天放給團隊成員專心做事,因為這兩天是一般人上班效率最高的日子。
第四個心法金句、投資邏輯要和內容邏輯相分開 :可能是小惡魔的道行太淺,所以覺得這句心法不夠通用,無法領會,如果有人悟出道理,敬請不吝指點迷津。
第五個心法金句、為消費者提供簡單的選擇而不是最完美的選擇 :記住底下累積優勢 的原則心法。
<累積優勢的四個原則>
1. 出名要趁早 :有時候產品設計執著於完美,反而錯失市場的卡位戰;
2. 為用戶的習慣而設計 :有時候忽視了使用者的惰性,反而把功能設計得太複雜;
3. 「改進」要比「全新」更舒服 :有時候忘了累積迭代的優勢,反而誤以為打掉重做可以獲得青睞;
4. 保持簡單傳播 :產品設計要能簡單描述,才能讓營銷鍊簡單傳播。
三、企業轉型戰略可選的六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追求價值目標,實現產品、客戶雙升級 :規模目標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巨獸企業沒什麼吞不下去的,想在巨獸生態裡求生存,一定轉向附加價值目標。
第二個方向、佔據產業鏈的有利位置 :我的老天鵝啊~這段得到 提到施振榮的「微笑曲線 」理論(wiki ),這是小時候教科書的內容啊,要不是你說了我都忘了XD
由
Rico Shen 本
向量圖形 使用
Inkscape 創作。 -
Rico Shen ,
GFDL ,
連結
第三個方向、升級競爭優勢 :作者施煒把企業的競爭優勢分成了初、中、高三級。
1. 初級競爭優勢 :營銷策略和低成本;
2. 中級競爭優勢 :體系性優勢。企業要有專業職能和管理體系的支撐,依靠營銷和技術雙驅動來實現增長;
3. 高級競爭優勢 :結構性優勢。企業要在產業鏈結構上有優勢,也要在產品和服務的商業模式建立優勢。
第四個方向、成為適應型企業 :這段得到 用鬣狗和花豹做例子,而過去得到15min 也提過「跟免疫系統學做企業! 」,回頭再複習一下。
第五個方向、從「山寨」走向自主創新 :中國人又在替自己的抄襲找藉口了,這時候要很藝術地引用藝術大師畢卡索的名言來回答:「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偷竊。(Good artists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不過,畢卡索是不是真的說過這句話已經不可考了,倒是賈伯斯也引用過這段話,並且還說了:我們從來不覺得偷別人的點子有什麼好可恥的。 所以,這就是小米偷得很大方的原因?
最後一個方向、打造三重共同體 :這三重分別是利益共同體 、事業共同體 和使命共同體 。而且還要找三蟲來認證...
VIDEO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只有年輕人在投資新技能?我們都想錯了!
VIDEO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
#一、顛覆式創新的三個方式?
#二、中國生鮮消費趨勢?
#三、工作能力的年齡偏見?
@吃乾貨Review@
中年人你不知道的背後實力,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年人也是孜孜不倦地在學習新技能。年輕人要加把勁,逐一培養幾項最強的技能,不能只有唯一才有超車的機會。
一、顛覆式創新的三個方式?
這本《顛覆式創新:企業實現突破的15種方式 》書裡講了 15 個方法,這段得到 介紹了其中三個方法給我們聞香一下。
第一種、數據驅動型顛覆 :這裡提到了一家銀行建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共享平台來收集數據,透過這個平台創業公司可以找到市場需求在哪裡,因而可能會向提供這個平台的銀行貸款,銀行也因此增加了“被動業務上門 ”,真是三贏的好策略。
第二種、基於使用習慣的顛覆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想到,以中國市場的“跳躍式進步 ”可以借鏡到現在的新興國家,有中國經驗和本身是中國企業家的人,應該很適合「基於使用習慣的顛覆 」去找到這些新興國家的創新機會。
第三種、卓見驅動型顛覆 :卓見考驗的就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力。都說是“卓見”了,所以自認平常只有拙見的人就發揮不出來了。 不過,《顛覆式創新:企業實現突破的15種方式 》這本書裡說到有一點很有意思,就是一旦有人洞察到了事情的本質,就會覺得它實在是太明顯了。所以,搞不好以為是“拙見”反而是驚人的“卓見”,想知道答案就必須鼓起勇氣,在別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去嘗試!
想完整知道《顛覆式創新:企業實現突破的15種方式 》的 15 種方式,可以上博客來買書回去細讀:博客來購書連結一 、連結二
二、中國生鮮消費趨勢?
<生鮮網購三大力量>
第一大力量、富裕消費者 :到 2020 年,富裕消費者將會貢獻六成的線上增量,而且有三成富裕家庭會網購生鮮。
第二大力量、年輕的消費者 :現在會去菜市場的人平均年齡是 45 歲,而在電商平台買生鮮的消費者平均年齡 31 歲。
第三大力量、經驗豐富的網購者 :網購經驗超過五年的消費者,在網購生鮮市場占比超過三成。
<生鮮網購滿意度較高>
第一個因素、價格 :電商平台可以搭配很多價格策略,只要購買的數量或總金額夠多,就可以獲得更多優惠。
第二個因素、產品豐富度 :線上可以買到傳統市場很難買到的產品,比方說是產地在海外的水果。
第三個因素、便利性 :全天候隨時隨地都可以買!
完整的《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 》報告(點我下載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 )
三、工作能力的年齡偏見?
只有年輕人在投資新技能,人老了之後就沒那麼多的動力了?
在這個競爭的時代裡,即使精準的數據差異還是年輕人較願意學習新技能,不過實際上一直到六十歲屆退年齡來看,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年人願意學習新技能,這是環境變化太快的趨勢,這個時代再也無法一招闖天下了。
在小惡魔這個得到15min 裡有這兩個主題 :「學習心法 」和「自我管理 」,就是讓個人學會能對付光速變化時代的知識,挺住才不會被潮流淘汰!
只有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樂觀和興奮?
這點是工作態度的層面,跟年齡無關。現在出生在優渥世代的年輕人,別說對工作感到興奮,可能連工作基本的責任都不懂,覺得工作內容不滿意,可能還穿著制服就溜了。
只有年輕人才更在乎自己的健康嗎?
年輕人忽視健康的方式是玩樂,而上一個世代忽視健康的原因是工作,所以這個問題要先假設好前提。不過健康活到老真的很重要!再高級的養老院,終究存在著各種寂寞的情愫。
隨著歲數的增加,人在工作中會越來越疲憊,所以生產力就會下降?
年輕人把精力用在工作外的事情上也不少,然後上班反而沒精神;而年長者有的是經驗和工作效率,到底誰的生產力高低很難這樣比較。或許從薪資結構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公司不是傻子,這個年代沒有實力想靠年資分利潤是越來越難了,看看最近華為的人資政策就懂了。
年長的人會想要慢下來,而且十分期待退休生活?
調查顯示事實並非如此。在 46-60 歲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想要慢下來,然而超過 60 歲的人當中,有這種想法的人只佔了 39%,超過 70 歲的人裡面,只有 20% 的人想要慢下來。
探索是年輕人的專屬,人老了就不願意探索了?
我倒是遇到一些年輕人只懂得他們有興趣玩的事情,而普遍的生活知識卻貧乏得可憐,看一則電視新聞可能不懂的生活用語很多,這時候真的很懷疑我和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星球。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想法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產品,產品改變生活方式!
VIDEO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
#一、未來投資趨勢?
#二、魅力產品,滿足底層心理需求!
#三、四個方法想出好點子!
@吃乾貨Review@
今天是滿滿的新創、產品和投資的案例,喜歡聽案例的人別錯過今天的知識速食得到15min喔!
一、未來投資趨勢?
小惡魔的基金投資也偏重高科技和乾淨能源,只是基金就不能精準到專投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其實即使有,現階段也不敢孤注一擲,所以「科技趨勢跟著五大巨頭走 」就對了,高科技基金一定都有配到五大巨頭。
這段得到 說的 YC 投資標準,就是把以下 10 個問題都仔細問過。
1. 這家公司可以創造出很多人真正喜歡的東西嗎?
2. 這家公司容易被複製嗎?
3. 這些創始人是不是已經下定決心了?
4. 創始人 他們是原創思想者嗎?
5. 創始人 他們聰明嗎?特別是他們有我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新見解嗎?
6. 創始人 他們是好的溝通者嗎?
7. 創始人 他們有那份專注力和緊繃感嗎?
8. 創始人 他們總是能找到能解決障礙的方法嗎?
9. 我會為創始人 他們工作嗎?
10. 這家公司有一個明確和重要的使命嗎?
小惡魔覺得最重要的是第 10 點「明確和重要的使命 」。如果我們去做一個志業,是對社會和世界有幫助的使命,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資源自動來支援。反而如果我們做的只是想賺錢的事業,那肯定有一群狼來瓜分甚至搶奪。當企業的資源不夠分食時,就只能黯然退場了。
二、魅力產品,滿足底層心理需求!
魅力產品應該具備四種基本的元素:
第一個元素、它是一件日用品,跟雲端相連接;
第二個元素、它可以被動感應,不用手動記錄任何信息;
第三個元素、它能不間斷顯示反饋信息;
第四個元素、我們使用它,是有情感參與或者社會動機的。
《極致: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 》這本書裡提到要設計一款魅力產品,必須要滿足用戶底層的六個心理需求。
第一種心理需求、全知 :就是渴望擁有更多的信息,來幫助預測今後的事情。 這裡說的可不是算命,是比方說能耗預估 或消費預估 。最好還能建立比較模型,知道未來的目的是期望能改變不想發生的結果,所以如果能夠分析執行行動後的成果,對用戶來說才能產生幫助和黏度。
第二種心理需求、傳心 :也就是人們希望更充分瞭解別人,以及被別人瞭解。 這段得到 講的相框真的很有意思,Facebook 真的要好好解決這個問題,“Facebook 戳一下 ”的功能如果沒有更有創意的模式,不如就關了吧!
第三種心理需求、長生 :我們都希望自己健康、強壯,夢想著長命百歲。 前幾天參加一場公益活動,深深感觸到健康活著很重要,如果不行,也要培養健康的心理來面對未來的變化。
除了這段得到 提的全知、傳心和長生,還有是求安、高效傳輸和表達 ,對完整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博客來找這本《極致: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 》來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更好的、令人著迷的未來,所有關注未來發展的設計師、企業家、投資人都不應錯過本書。(博客來購書連結一 、連結二 )
《極致: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 》內容簡介
在不遠的未來,日常物品將能夠迅速理解我們的需求,改善我們的生活,並隨處可見。站在下一個轉型發展的懸崖上,我們看到技術將更具人性。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我們習以為常的數百件日常物品:汽車、錢包、手錶、雨傘甚至垃圾桶,都將回應我們的需求,瞭解我們,學習為我們思考。
智能硬件需要的不是單純的創新,而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滿足人類瞭解更多、壽命更長、更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那些曾經在神話故事裡出現的魔毯和神筆將走入現實生活,改變我們。
三、四個方法想出好點子!
第一個方法、好點子應該以人為本 :把時間從枯燥的工作中抽離出來還給人,讓人可以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延伸值得思考的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以後將會被機器取代,而想繼續保有競爭力的人類,必須訓練的是腦袋裡的能力。
第二個方法、好點子應該先針對一個問題,然後遵循科學原理,順藤摸瓜找到解決辦法 :當一件事情有足夠的意義時,即使利益並沒有達到期望,你仍然需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它!
第三個方法、好點子是可以「平移」的 :這段得到 講的“平移”可不是找隔壁的事情來試試看,而是天差地別的情境,卻是應用了相同的技術來解決,這樣才能迸出火花令人驚喜!
第四個方法、好的想法是從0到1和從1到N之間的互相變化 :前面是創新,後面是營銷模式,缺一不可。
學會這四個方法找出好點子,讓想法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產品,最後讓產品改變生活方式。這裡我們就不再把賈伯斯的 iPhone 和 iPad 的例子念經一遍了,真的還是不懂可以私我^^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