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學豬八戒憑喜感和曝光度找到升遷之路:豬八戒真的是二師兄嗎?

ㄜ~用挑擔子和一句話「“小”的苦」來推不是二師兄的這部分,弱了點...

另外那個戲弄豬八戒最後面的邏輯也很爛,孫悟空本來就沒規矩的,他連師父和佛祖都能反了,要弄個老三,還要跟老二商量一下嗎?用這個邏輯要推豬八戒是老三,也非常弱!

這個說書的口氣和語調想學羅胖,可是邏輯根本就是硬湊來的,差得遠了!

不過以豬沙兩人的關係和個性,要把豬八戒搞得這麼有喜感,讓豬八戒當老三,確實不方便跟大師兄孫悟空這樣搭戲搞,最後這個邏輯小惡魔倒是覺得有通。

不過重點到最後也想學羅胖來個人生道理(跟著「羅輯思維」學習:真英雄!)這招到也沒學漏,不過用短短幾分鐘突然要跳到告訴大家說:豬八戒是靠著自己的“喜感”和“故事”上位的,號召力恐怕是不夠的...

小惡魔幫忙補幾刀,意思是要告訴大家:想上位?一來你要很有實力(故事來滴);並且還要很會拍馬屁(喜感來滴),懂不?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西遊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常被戲稱為暑假神劇,每個電視台都在播。這也說明瞭西遊記的經久不衰。既然咱們都這麼熟悉西遊記,那我問您一個問題,豬八戒排行老幾呢?您肯定會說,這還用問?老二呀,二師兄嘛。可真是這樣嗎?北大中文系碩士李天飛,研究西遊記多年,他告訴我們說,豬八戒一開始可不是排行老二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西遊記》,不是一部一氣呵成的作品,而是隨著時間慢慢完善的。其中豬八戒這個角色,它剛進入西游故事的時候,不是二師兄,而是三師弟,沙和尚才是二師兄。直到明朝的時候,豬八戒的地位才發生了變化,上位成為二師兄。

豬八戒最早出現在西游故事裡,大概是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裡。在這部戲裡面,唐僧是先收了孫悟空,再收沙和尚,最後收的才是豬八戒。按照收徒弟的這個順序,豬八戒是排第三的。

我們再來看《西遊記》裡徒弟三人的分工,孫悟空負責降妖除魔,沙和尚是唐僧的侍衛,負責唐僧的人身安全,然後順便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只有豬八戒,工作不固定,你看他一會幫孫悟空打妖精,一會挑行李,什麼都幹。

比如說,受歡迎的 86 版《西遊記》電視劇,沙和尚是挑擔子的,但這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在《西遊記》原著裡,挑擔子的一直都是豬八戒。你看最後到了西天,如來佛祖也對豬八戒說:「以汝挑擔有功,封你為淨壇使者」。所以說,豬八戒實際上是挑擔子的。那這就有意思了,我們來從他們的分工分析一下,孫悟空是降妖的,那這就好比是領導的辦公室主任,地位肯定高嘛沙和尚是牽馬的,就好比領導的司機;而挑擔呢?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沒什麼技術含量,就像個零時工。所以說,從分工上,也可以看出豬八戒的實際地位。

還有一個線索,在盤絲洞那一回,豬八戒說過這麼一句話,「三人出外,小的苦」,按說他是二師兄啊,怎麼能算小的呢?所以說,這句話很可能是早期西游故事留下的一個痕跡,既表明他的苦,也表明瞭他本來的排行。

那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豬八戒,卻成了二師兄呢?他有什麼資本上位呢?

我們剛才提到元末明初西遊記雜劇,這個劇中的豬八戒,他自己是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的。我們來說一下這個故事:有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個人叫裴太公,裴太公有一個女兒很漂亮,自幼許給了朱太公的兒子朱公子,朱公子是個人,不是豬八戒啊。沒想到,這個朱公子家道中落,裴太公就想毀婚,但是裴姑娘非常喜歡朱公子,她就夜夜禱告,請求一定要跟朱公子在一起,沒想到引來了黑風山的黑豬精,黑豬精聽到了裴姑娘的禱告,它變成了朱公子的模樣,把裴姑娘騙到山裡去了。正好這個時候唐僧師徒趕到,就把這個裴姑娘給救出來了。這個故事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容易嵌入西遊記的故事中,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豬八戒的故事就融入了《西遊記》中,而且搶佔了沙和尚的很多戲份,所以你看,西游的路上,孫悟空的戲分是最多的,其次是唐僧,再次是豬八戒,最後是沙和尚和白龍馬。

我們再來說豬八戒成為二師兄的另外一個資本,那就是他天生具有喜感。豬八戒孫悟空正好是非常極端的一對,一個特別瘦,一個特別胖,一個又靈活,一個又笨拙。所以你看孫悟空天天幹的事,就是去調戲豬八戒玩。比如說,豬八戒在獅駝嶺被抓了之後,浸在水裡面褪毛,然後孫悟空就變了一個黑無常去那兒嚇唬他,說要是有錢賄賂我,我就不勾你的魂。然後豬八戒就嚇得趕緊說,有錢有錢,就從他的耳朵裡,拿出了小塊銀子。

如果說豬八戒是三師弟,孫悟空作為大師兄,從禮節上、邏輯上來說,他要發號施令,還是要先和沙和尚說。如果越過老二,一直揪著老三幹活的話,會不太合適。還有,如果豬八戒是老三的話,他想和孫悟空搭戲,就要越過沙和尚,這個也不合人情,所以說,把豬八戒和沙和尚換個個,讓豬八戒當老二,沙和尚當老三,那劇情的敘述就方便很多了。

所以說,豬八戒本來是三師弟,是靠著自己的喜感和故事一步一步上位成為二師兄的。

本文源自:「得到」系列收費音頻「李天飛大話西游」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精英政治的局外人:特朗普(川普)為啥那麼火?

精英政治的局外人,大陸用詞很少會比台灣攏長,這就是台灣去年就發生的情況:素人政治人物的崛起!

不過台灣素人政治出線,跟美國不太一樣,主要是對"精英政治人物"的信心崩盤所造成的,而台灣選舉大部分就是選不爛的,所以通常知道這個不好了,那下次就換人做做看,如此而已~

這段得到和其他得到心得合併在這篇得到15min:《加薪升職求上位,就看你有沒有悟性了!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半路殺出個特朗普。他經常發一些很奇怪的言論,不按常理出牌,除了符合政治作秀需要的噱頭之外,其他地方一點兒都不像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格格不入的人,卻在普通老百姓那裡獲得了很多支持,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因為他夠奇葩嗎?上海外國語大學郭樹勇教授和程亞文教授說,其實特朗普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政治和文化上出現的一些變化。

首先說說政治上的變化。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代議制,就是每個州選出代表,再由他們替老百姓來參與國家的事務。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而參議院和眾議院這些代表們都是社會上層精英。所以,美國政治的基石就是精英統治。尤其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經歷了大蕭條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恢復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就是羅斯福新政。這個新政策的特點,簡單說,就是讓工人階級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然後讓上層精英和資本家們來投資和再生產,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人人都有保障。這樣,美國的普通民眾和精英就形成了利益共享的機制。對於老百姓來說,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好處,當然就對這種代議制沒什麼意見了。

但是這個東西到現在就行不通了,進入 21 世紀以後,美國發生的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產業轉移。原來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大量轉移到了海外,留在國內的主要是金融、貨幣產業還有服務業。這個產業變遷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整個國家的財富在增長,但同時貧富差距也擴大了。原來精英和民眾相互平衡的共享體制也失靈了,精英代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挑戰。所以,特朗普能夠一路過關斬將,首先因為他完全是美國精英政治的局外人,沒進過政壇,舉手投足也不像政客;另外呢,特朗普直來直去、什麼都敢說,美國選民也很吃這一套,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在普通民眾當中獲得廣泛支持,但卻並不受精英分子待見的原因。

除了政治變化的因素之外,美國人的文化心理的變遷,也是特朗普崛起的原因之一。受到傳統西方文明的影響,美國人原本對自己的身份有著非常高的認同感和優越感,他們從心底上認為,白色人種就是比其他人種有優勢。美國歷史上之所以種族歧視的問題那麼嚴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美國人在人種方面太自信了。

但是,現在白人的這種自信,這種優越感和使命感,也受到了很嚴重的衝擊。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獲得了成功。比如說黑人,過去他們最多就是在音樂、體育等領域取得成就,很少會涉及律師、醫生這種社會地位比較高的職業,但隨著奧巴馬當選總統,越來越多的黑人也在政治領域嶄露頭角,這給白人帶來了極大的焦慮感;同時,隨著中國、印度這些非西方國家的崛起,美國的國際核心影響力也被分散和轉移了。國際格局的變化,也給美國人帶來了焦慮,這種焦慮,不僅是美國白人的,也包含了所有美國人,甚至西方人。而特朗普正是在這個時候,以一種「白人衛道士」的形象出現的,他會發表一些很激進的話,來回應美國人的焦慮感,這對美國白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理安慰。所以特朗普這種拼命想把文化拉回傳統秩序的人,當然也會受到很多焦慮的美國人的支持。

所以,特朗普現象絕對不是簡單的個人崛起,它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國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深層變化。

本文源自:公眾號「秦朔朋友圈」(美國變了,所以特朗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