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想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了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了誰!

想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了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了誰!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所有員工都要有危機感?
二、客服績效掌控型好過共情型?
三、靠自己,二流大學並不差?


@吃乾貨Review@
這半年來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怎麼開始改變的?」於是我就會把故事和方法講一遍。不過我發現每個人適合的套路不同,所以別再管我的方法了,我另外歸納一個心法:馬上離開你現在的環境!(不是讓你馬上離職或逃家)

先別管你知不知道樣幹嘛,你要不經思考地大量接觸和現在不同環境的人事物,而且“馬上行動”,別給自己藉口明天、下次、有機會再說...!你要,馬上去聽場演講、馬上預約一個活動、最簡單的事就是馬上約一個不常見面的朋友...等,都會給你不同的感受和思維,一直這麼做,直到方向明確,甚至是成功為止。



一、所有員工都要有危機感?

過去我都說大企業比較有保障,從今天起要改口「大企業對有實力的員工比較有保障」,而聰明有競爭力的企業,更懂得汰弱留強避免劣幣逐良幣。

關於危機感,在這個世代,能在一個企業待個幾十年退休的例子不多了,尤其是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更新自己競爭力的人,恐怕就岌岌可危。只是說到保持競爭力大家都知道這很重要,但是方法隨著各行各業有所不同,小惡魔要在這裡教大家一個通用的手法:「每半年更新一次履歷表」,記住,不可以拖到一年,甚至不做!

半年更新一次履歷表,不只是可以對外檢視自己的實力,對內也可以確認自己的貢獻度。履歷表的更新重點有兩個:

第一是以半年為一個單位,你能完整填上去的經歷有幾個?這一點的重點在以半年為期的頻率,和完整價值的經歷紀錄。

第二是填上經歷時,務必要想像一份明天就要去面試的工作,如何用這個成就去說服對方錄用你。也就是說,填到履歷表的經歷要有說服力,不可以當作是每年回覆那個,你覺得就算認真寫,也不會獲得公平待遇的考績表來寫。

如果每隔半年一直都無法填上好的職涯經歷,是自己的問題,那這事小,趕緊找出方法提升自己,不要等公司來處理你;如果不是,那就事情大條了!這可能表示公司的舞台不適合你,務必儘早離開,別貪圖舒適最後讓自己落入無法翻身的泥沼。


二、客服績效掌控型好過共情型?

84%的顧客都希望客服能給他一個直截了當的解決方案!

我相信除了半夜寂寞打來亂的電話之外,會浪費時間排隊等接通客服的人,都是來找客服穩狠準地解決問題,不是來找安撫的。企業的客服中心不是在做張老師,本來就應該像第一線的維修人員一樣穩狠準地解決問題,才能替企業爭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問題「依據公司規定」,就是無法滿足客戶,這時候共情型的客服就非常有用了。從 DISC 的知識來推想,掌控型的肯定就只會跳針式地說「這是依據公司規定...」,顧客最後會掛電話,不是怒火衝冠,起碼也是怨氣內吞。

我想,如果有套系統可以很順暢地將可解決問題的來電,導向掌控型客服;而純粹來發飆或是寂寞難挨的顧客來電,導向共情型克服,肯定很有趣!

另外,我也很好奇,掌控型客服如果接到半夜寂寞打來亂的電話,會怎樣去處理呢?是積極地尋求掛電話的方法,還是順道就把客戶的寂寞問題給解決掉了呢?


三、靠自己,二流大學並不差?

只要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人在什麼環境下,都能過得不差。而朋友圈則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了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了誰!

在二流的大學裡,透過社團和選修的機會,讓自己跟前 20% 的同學聚集在一起,這就是主動創造成功環境的方法。很多成功人士在秀自己求學的屁樣時,總會帶到照片中另一個屁孩,這時可能就爆料出那是哪個成功人士小時候的屁樣。如果你現在還沒成功,翻翻自己和朋友們拍的照片,或許就知道原因了。

想成功隨時都不晚,這段得到告訴我們如何在二流大學裡,主動創造出以自己未來目標的學習環境和朋友圈,而如果你覺得現在正處於二流環境,還是不入流環境,仍然可以開始培養主動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追求有相同目標的朋友生活圈。但前提當然是,你要先有人生目標,即使是要當億萬富翁,那就開始學習理財的知識,和去結識比你更有錢的朋友。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找女醫生治療死亡率比較低!

找女醫生治療死亡率比較低!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比特時代來了,該怎麼做投資?
二、治療效果,女醫生比男醫生更好?
三、增粉已無用,粉絲運營才有效?


@吃乾貨Review@
遇到女醫生的經驗不多,但剛好都是會細心叮嚀;雖然也遇過不錯的男醫生,不過倒是有幾個男醫生黑名單在記憶裡。現在有研究根據告訴我們,女醫生的治療效果比較好,那以後當然要找女醫生優先啦~~


一、比特時代來了,該怎麼做投資?

這段比特時代的重點是要告訴我們,金融業跟網路結合已經是趨勢。過去金融業因為資安是優先考量的重點,於是對於網路戒慎惶恐,而今網路+金融才是接下去的生存方式,甚至這段得到的作者黃曉捷還建議金融機構,應該拿出每年利潤的一半去投資網路金融。

對於想投資網路金融的人,作者黃曉捷還提供兩個基礎邏輯給投資人思考。

第一個邏輯、基於功能的劃分:網路金融分為銀、證、保、基礎設施四類。

第二個邏輯、從三個不同層面的切入點,和深度來做投資決策

第一層、網路改造: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網路改造,誰改造得越快越好就越有投資價值。

第二層、網路企業:跨界進入金融的網路企業,比如像淘寶搞螞蟻金服,騰訊搞微眾銀行,京東搞京東金融。

第三層、全新網路金融產品:只有通過網路才能實現的新金融產品或機構,比如說汽車分時險,汽車發動了才開始計費。

「互聯網+」的時代裡,誰能把這次的接龍遊戲玩好,就是下一個巨頭的代表人物了!


二、治療效果,女醫生比男醫生更好?

<從數據研究來看>

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從 2011 - 2014 年四年的研究裡,發現由女醫生診治的病患,30 天內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的比例,都比男醫生要低!在這其中,男醫生的病患死亡率是 11.49%,而女醫生是 11.07%;男醫生的病患再次入院的比例是 15.57%,而女醫生是 15.02%。

這 0.42% 和 0.55% 的差距,在美國每年就相差了 3.2 萬名病患。

<從邏輯研究來看>

女醫生比男醫生更遵守臨床規範,更能根據事實進行操作,並且,女醫生更願意花時間和患者交談,問他們更多關於自身感受的問題。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女醫生治療效果更好的原因!


三、增粉已無用,粉絲運營才有效?

第一個運營粉絲的精髓、不需要定位:卡位更重要,卡位是圍繞著粉絲的需求進行設計。而且卡位必須得是藍海,別跟著人家屁股跳進去紅海。

第二個運營粉絲的精髓、感知的管理:讓消費者聽到品牌後的第一印象不是產品,而是做過哪些事。內容才是王道,傳播富有情緒、價值主張的內容,再通過互動加強消費者的感知,就能讓消費者成為粉絲。

第三個運營粉絲的精髓、流量升級和實體改造相結合:產品的價格、推廣和渠道,在網路上通過粉絲運營的改造,不僅可以讓銷售沒有中間的渠道,甚至在產品還沒出現之前,就可以開始眾籌,把銷售和服務放在生產的前面。

<產品靜銷力的 10×10 規則>

讓產品的體驗好十倍,並且提供這種服務成本還能至少降低 10%,讓消費者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好的體驗。這樣的產品在架上就算是靜靜地放在那裡,不需要其他的廣告或推廣,也能很好地吸引消費者,而且還能賣得很好。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