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情味!

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情味!



@吃乾貨Review@
應該擔心的不是人工智慧學會跟人一樣思考,而是一個人像機器一樣地工作,沒有心也沒有熱情,那就未必等得到機器來淘汰你了!


<服務業不該失去溫度>

大家應該早就習慣到超商時只聽到自動門的「歡迎光臨」,但現在大家又要開始習慣到餐廳時只聽得到食券機自動點餐機)的「歡迎光臨」,食券機一定要擺在店門口,這是現在擺設的營銷準則,為了不佔用店內的空間,為了創造戶外的排隊效應,只有早期最先使用的餐廳可能還擺設在櫃檯旁邊,是當時不普及時,以便於協助客戶進行點餐的佈置。

未來還會有送餐機器人陸續會出現在餐廳裡,目前還需要客人自己端餐到桌面,並且在餐點取用後還要協助指示機器人可以離開了,比方說在機器人身上按個按鈕。按此路徑我們不難想像,即使有氣氛很好的餐廳,食物也是熱騰騰美味的現做餐點,可是很可能在未來會出現從點餐到吃飽為止,離開餐廳前你都不需要看到一個活人店員在現場的場景,現在就差收桌機器人了。

很多令人還想再度光顧的餐廳,最重要的是服務的感覺,只要餐點不太難吃。有些餐廳食物非常美味,可是服務的感覺跟機器一樣冰冷,根本不必等到機器人餐廳的競爭,自己就會退出市場了。我們不知道未來大賣方便的機器人餐廳是否能存活下來,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服務業一定要有人情味,才會讓人一而再地想光顧,特別是在機器更加深入人類的生活之後,或許在服務業的環境裡,才能感受到最溫暖的人心。

做個有心有熱情的人,就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記住這點心訣就對了!


<理性的天使投資>

聽說天使投資就是對創始人的感覺對了就出資,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賺錢不容易!每次在路演說明會裡的氣氛,經常就是吵得讓你不趕快跟就沒機會了,不過,投資機會天天有,不必要迷信這一個目標就是命運中的人生翻轉點,用理性好好去評估也是投資必要的態度。

創業者當然會利用市場的熱度喊出最好的價格,而投資人就要懂得利用市場的悲觀反拿一個好的價格,這本來就是看市場供需決定的,雙方應該都要理性地理解彼此。不過從現在興盛的小眾募資看來,對利用市場熱度方比較有利,所以啊~~別被創業者營造的搶投熱度給迷惑了,心頭要抓得住才行...以上是說給我自己聽的XD,最近已經克制了一個多月了,這禮拜又要去參加更大型的路演活動了,希望能碰到好項目!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技術魂爆發,部落格(Blog)技術該升級了!

技術魂爆發,部落格(Blog)技術該升級了!



@吃乾貨Review@
今天終於吃到豬肉了:親身經歷被 YouTube 停權,讓我回憶起當年 Web 2.0 興起時,大家不斷把自己的吃喝玩樂的文字灌到各種平台,突然有天平台喊收了!好心的還會提供備份,沒良心的直接關了連句對不起也沒說。於是我開始自己建立自己的網站和資料庫,把內容財產保護在自己手上!

現在的內容範圍更大了,可是生死掌握在平台上的狀況不變,內容的未來無限可能,可是惹到平台立馬讓你什麼都不可能,是該重燃我的技術魂了!

<內容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在開始心得和牢騷之前,先介紹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科學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種回饋現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莫頓於 1968 年 提出。其名稱來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有人會把引用為大者恆大的意思,這個大是指很有名聲很有知名度。wiki

在 Web 2.0 剛興起的年代,大家都很相信網路,搜尋出來的資訊可信度很高,比方說哪家餐廳好吃。可是在這個社群行銷氾濫的時代,網路上的資訊幾乎沒有人敢相信,所以「資訊發達」了反而讓人生活得更迷惘,就算是朋友投報的訊息都可能是他已經先被騙了。值得慶幸的是大巨頭們(Facebook和Google)紛紛開始展開淨化的行動,而許多動機不單純的人也趁亂攪局,以大平台的立場來說,當然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錯過一個,因為那一個可能就會搗毀平台辛苦經營的成果。

所以,今天得到的主題「內容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原本是肯定句的,我故意改為問號,就像當年 blog 興盛的年代,我相信很多平台的倒閉扼殺了不少有潛力的文字創作者,而殘留下來的,就是擁有網站架設技術和文字創造的一群人。

這個禮拜我的 YouTube 頻道被追殺得毫無退路,剩下的主頻道我也完全沒信心能存活多久,甚至深怕影響到整個 Google 帳號都毀掉。鬱悶了一整天,並且在網路上找不到任何有用的資訊,全部都是哀嚎的同病人,於是我想還是先把今天的知識速食先處理好。打開早已選定好的主題,帶著鬱悶的心情看著這幾個主題「不去冒險反而會有更大風險、內容的可能性是無限的、超級網劇模式、頭部內容的馬太效應跟長尾理論,都會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而有很大的空間」,本來想要用力地發個牢騷靠北一下對 YouTube 的不滿,不過不斷打了又刪、刪了又重新找想法、想了再推翻...最後讓我想起當年接連兩次遇到依賴的文字發佈平台收攤時應對的成果藍色小惡魔 - 魔窟


<頭部效應 vs 長尾效應>

自從我打算踏入「內容為王」的口號號召時,我就想說要做的是長尾效應,於是就要把內容製作的成本壓到最低,然後大量生產搶關鍵字刷流量進來。不過我卻忘了十幾年前文字創作時代的教訓,雖然這次不是因為平台關閉,而我也是相信這個平台沒那麼容易倒下,即使聽聞了遭受到停權的悲慘下場,我做的也僅只是把生產的內容備份一次。可是,我想是市場風向轉彎了,大平台要大刀砍掉低質的內容,一方面節省維護的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拉開跟小平台的內容競爭距離。就算現在不是我猜的這樣,但是遲早也會發生,YouTube 有本錢得罪我們這些來蹭流量的小蟑螂。而且也稱不上得罪,因為我們連他的一根毛也碰不上,就是乖乖地滾回去當觀眾就好...

當然,我也可以選擇開始提高質量去做跟 YouTuber 一樣的發展,做出有頭部效應的內容,或者更有深度的長尾效應內容生產,不過那不是我跟人家有差異的專長,拼不贏人家的!


<不去冒險反而會有更大風險>

檢討過去半年的想法,正好被“不去冒險反而會有更大風險”這個主題打中痛點,被毀掉的不是那一點來不及入袋的廣告收益,而是想像許久的發展計畫,就在今天被搗毀。

我對於平台的依賴過於太安逸,總覺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撈一筆是有機會的,覺得要喝牛奶卻先去開牧場的是笨蛋,也覺得面對巨人你就是應該屈服在祂的權威下,等他分一杯羹。

現在才不到一小時前的覺悟,還不知道我想像的方向所需要的技術是否已經準備好等著我學習,但是這絕對不是我的突發奇想,肯定有人早就在弄了,或許沒有套餐可以點,但是各種菜色一定是齊全了,大不了就是自己要組合而已,沒什麼!

就算現在大家都靠搜尋作為起手式,即使我搞定整套的內容獨立豪宅,搜尋引擎硬是不開路進來我也沒客人。不過,我不會坐以待斃的!剛好將近一年沒發文的數位之牆就在這麼巧合的時刻來了這麼一個標題的電子報:《共享經濟:以人民的名義爭奪流量入口》,意思就是說不必等別人開路進來,自己可以殺出一條流量道路!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