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選買方?選賣方?你應該站在哪一方比較容易獲利?
上一篇:《不要操作你不熟悉的投資!》
買方將可以用契約的價格買入或賣出市價商品來獲得利潤,賣方則是期待行情與甲方所預期的不符,便能坐收權利金。另外,由於賣方在買方看對大行情之後,可能出現巨大的虧損,所以當你站在賣方你必須先繳交一定金額的保證金,以免無法支付虧損這是(期交所規定的,保證金額也不定)。所以券商在數年前宣揚選擇權商品的時候,都是告訴投資人選擇權是個以小博大,所以選擇權像是賭博一樣,就在台灣市場傳開啦。
「一個機會比樂透高,花費比樂透高一點,一旦中獎,你可以獲利幾十倍,幾百倍」
大概就是這樣流傳。但是我要跟你說明介紹的是,事情沒那麼簡單,對,如果你比一般交易人聰明,你也會這樣想吧。好,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吧,首先要解密一下。
結算時漲跌超過多少,對賣方影響很重要,漲跌的小,不要超過你賣的價位,你就可以得到權利金,在我的研究中,數據會說話,說的天花亂墜,只有理論,是比不上用數據來佐證的,讓我們來看看從 1993 年到現在,每個月結算的漲跌統計:
$到 2017 年 9 月一共結算了 345 次;
$其中漲跌超過 500 點以內的,有 282 次佔 81.7%;
$如果漲跌超過 600 點以內的呢?則高達有 312 次,也就是佔 90.4%。
也就是說,如果你賣出距離當時大盤 600 點的選擇權,你能夠穩收權利金的機率高達 90.4%,在這 345 個月,你有 312 個月是獲利的,剩下的 10%,你會虧錢,但是,在台灣,選擇權這個商品是可以停損的,也就是你不用乾瞪眼等到結算才大虧損出場,你可以隨時控制損失,損失來到一定金額的時候,你可以執行停損,就像把股票賣掉那樣簡單,不需要硬撐,就算大盤跌了 1,000 點也不關你的事情了,等下個月在賺就好了。
「這是最初的操作核心策略 1.0 版!」
對!也就是說,那些在買方操作的人,除非他花比較高的價格,買比較貴,離現在大盤比較近的商品,否則,他有 90% 的機會,是在浪費錢,至於該大賺得那幾個月,他可能也賺不到多少,因為,經常在賠錢的投資人,當遇到獲利的時候,會不敢抱著,有獲利就跑,就像很多股票來到 1,000 元、2,000 元、6,000 元,但是能全程持有的沒有幾個人。
技術分析,能讓你獲利的技巧很多,但是能穩穩分析出盤勢的準確性,頂多 70% 就很了不起了,能到那種功力,操盤也要幾十年才可能了,但是選擇權賣方策略,可以讓你在 9 成的獲利基礎上操作,為什麼期貨商都鼓吹大家去操作那 10% 的以小博大呢?
你唯一可以想到的理由,是他們擔心你會保證金不足,會風險無限虧到傾家蕩產,但是期貨商跟投資機構真的是為大家好而勸大家站在買方嗎?這個問題我就留給大家自己想一想了。
我個人認為,無肩部傷,好啦,是個爛梗。我就說無奸不商好了,過去幾年,我們遇過幾次傾家蕩產 的例子,尤其0206事件,這次系統風險,讓原本不用受傷的投資人,也被拖下水,但是期貨商是因為這樣才要你們不要當賣方嗎?絕對不是,是因為你們賠不起的,期貨商要先代繳,所以他們會先負起虧損的責任,當然,他們不會願意的,所以保證金在事件後也提高了,也增加了一些配套措施。
(各位還是先學習這個精神,但是裸雙邊賣出的系統風險確實太高,我們已經使用操作核心策略 2.0 版,所謂的裸賣,就是沒有搭配買單組合)
下一篇:《<培養正確基本的投資能力>老師沒教你的賺錢操作撇步》
<幼幼班>系列選擇權基本介紹:
#《選擇權基本介紹一、何謂選擇權?》
#《選擇權基本介紹二、選擇權教學之認識他,瞭解他,利用他!》
#《選擇權基本介紹三、十字線,怎麼分辨他是中繼還是轉折?》
#《選擇權基本介紹四、投資策略試算》
選擇權教學之認識他,瞭解他,利用他!
上一篇:《ㄧ、何謂選擇權?》
上一段提到選擇的契約權利有買權(Call)跟賣權(Put)兩種。分別是履約的時候,你擁有的是買的權利,還是賣的權利。擁有權利的人,可以決定要不要把大盤指數跟別人交易。一開始,選擇權是用來規避風險的,好比農夫擔心天災人禍造成的收成物價格不如預期,就可以利用買進賣權,屆時就可以用較高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對方,即便當時商品價格已經變得很低很低。反之,盤商也可以利用買進買權,跟某個不貪心的農夫打契約,付出些許的成本,萬一商品價格因為天災人禍而變成原來的三倍、五倍價格,盤商還是可以用打契約時所約定的價格跟農夫買到一定數量的商品。
這個原本是用來當避險的契約行為,被改良之後變成交易商品了,玩法大概如下,大致上可以把想玩選擇權的人分成兩邊,一邊,是買進權利的人,一邊,是賣出權利的人,買進權利的人,只要付出少少的權利金,卻有可能大大的賺上好幾倍的、甚至有時有出現幾十倍的利潤;而賣出權利金的人,則是必須擁有一定金額的保證金,然後賣出權利,收下少少的權利金,然後幫別人承擔風險,有可能大虧一筆的。
這些期貨商就跟普羅大眾們老老實實的介紹了這個商品的特性,也創造了經典名言:「買選擇權,風險有限,獲利無限」、「賣選擇權,獲利有限,風險無限!」為了創造市場,期貨商也努力的辦很多活動,介紹商品,並鼓勵操作,回饋獎品獎金的。喔,對了,無論如何,券商都賺,因為他們會跟我們收取手續費,所以他們也很自然的會鼓勵我們多多交易,操作的越多,他們賺得越多,你賺錢,他替你開心,你虧錢,他手續費收的一樣開心。
而我對於當時期貨商不斷鼓吹散戶站在買方來以小博大,我當然就非常的相信他們,是相信他們在虎爛散戶啦!只要是生意人,就是會要你買對他們有利的商品,所以我通常都是抱持懷疑的態度,也就因為這樣的懷疑精神,讓我發現一套屬於我自己的賺錢方法,而這個方法,隨著時間演化,現在已經到了 3.0 版了,最初的 1.0 版,正好是選擇權當紅,卻又有很多散戶還搞不清楚就跳進去的時候,所以利潤很高,真的是只要不貪心,每年獲利 20% 沒問題,而且很穩。只是後來大盤的震盪風險讓我太過緊張,我不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所以我才改良,就讓我慢慢從 1.0 說起,引領大家進入穩穩賺錢的操作中。
首先,你得先明白你操作的商品特性是什麼,「不要操作你不熟悉的投資」,這點,我堅持。
所以我才會從最基礎的講起,就像交女友一樣,先藉機會認識,開口聊天,收集足夠情報之後,開始找他一起做事,多聊他有興趣的事情,讓他對你有興趣,然後才約會,才有機會牽手,跟..........扯遠了,上面的選擇權精神已經讓你瞭解你操作的東西可不是省油的燈了,接下來,看看實際上期貨市場怎麼在玩的,看看底下的實際投資報價圖,這密密麻麻的我不講,可能已經有一半的人準備要背包包走人了,別急,這個我會簡單的說明讓你瞭解。
首先,我操作的這個選擇權是大盤指數選擇權,所以交易的商品,是大盤指數,而中間的藍底白字的是「履約價格」,是當契約到期的時候,要用多少的價格來完成契約,一般我們稱之為「履約價」。最上方的左邊,是告訴你這是六月的台指選擇權,通常這商品的契約到期日就會在六月的第三個禮拜三,這是期貨交易所規定的,當然市場上就會有七月、八月等等的商品,任君挑選。最上方的右邊,則提供了加權指數的報價,以這張圖的例子,就是 10,088 點。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範例,我想要以小博大,我打算買個 10,050 的買權,那我需要看藍底白字的左半邊,基本上,所有台灣交易系統應該都會把買權擺在左邊,賣權擺在右邊,這個就當作淺規則記住就好了,所以我們看看 10,050 這個藍底白字,往左邊看去,看到「成交價」這一欄,價格 54,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要買 10,050 的買權,我需要付出的權利金為 54。你就把這個 54 當做買股票的那個價格,股票是一點 1,000 元,這裡是一點 50 元,所以你要付出 54 X 50 = 2,700 元,你就會買到買權的權利。這意味著,結算日當天,你可以用 10,050 的價格,買到大盤指數,無論大盤指數到多少,如果大盤上漲到 10,250,那你僅需要付給對手 10,050 X 50 = 502,500 就可以買到市價 10,250 X 50 = 512,500 的大盤指數了,期貨商不會讓你跟你的對手去市場真的去買指數回來,我們僅作價差結算。所以你屆時就會直接收到 10,000 獲利回來。這樣您瞭解了嗎?
這一個買賣下來,您成本為 2,700,卻可以賺到 10,000 元,而如果您看錯了,最多就是損失 2,700 而已,就算大盤跌到 5,000 點,也不需要多虧錢出去,就虧 2,700。然後指數若衝上 10,500。您則是會賺到 20,000 回來。哇!這麼好賺,我豈不是應該要把房子抵押掉,來玩選擇權了?喔,千萬別這麼急,如果他這麼容易賺錢,我還需要上班嗎?有多少人因為買選擇權賠上畢生積蓄的,就是因為期貨商只有告訴你風險有限,獲利無限,卻沒有告訴你,買方獲利機率可能不到 10%,大部分時間,你都一直在虧掉你那有限的風險。
下一篇:《三、十字線,怎麼分辨他是中繼還是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