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速食五個關鍵,教你我們這一代學習的方法!
今天是單一主題,這段音頻 11 分鐘,就專心跟著羅胖學好他的特殊學習方法:人格、概念、縫合、碎片、目標。
先提供小惡魔的整理和心得,後面則是全文字稿給大家仔細品嚐。順便告訴大家,羅輯思維今天起將從視頻改為音頻,並且每天只在得到 App 才聽得到,有追羅輯思維應該都知道了吧?
羅胖給的知識真的都很新鮮,就算是主題再舊也會感到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枯燥。最特別的還是他演講的語調,以及表情和肢體動作,哎呀~以後就只剩下聲音啦...哭哭!
這次對於“學習”這個主題,羅胖給了大家他自己學習的方法,總共是五個建議,前後關聯性很強,我就整理一下如下:
第一個建議、人格:簡單說就是跟“人”學先降低知識負擔。如果有個牛人可以扒著問,肯定比自己啃書學得有效率。
第二個建議、概念:掌握知識本質上就是掌握概念,通過不斷的蒐集新概念來高效學習。將一個個新概念掌握起來後搭建成知識框架。
第三個建議、縫合:表達一次!即使是一句話也好。就像小惡魔的這個得到15min,已經縫著縫著變成一塊知識布了,改天再整理得更有系統架構,就是一件更有用的知識衣。大家可以先學羅胖講的,用一句話縫一針,不必像我一樣縫了好幾針。如果不會用 Blogger, Evernote 之類的工具整理,你可以把看到的網頁列印成 PDF 後,用一句話含標題存在電腦的資料夾裡。等有時間再分門別類,分類的方法改天小惡魔再來介紹林偉賢老師教的九宮格法,這也是我準備用來整理得到15min的方法,讓整個得到15min內的知識更系統化,更好找到需要的知識。
第四個建議、碎片:碎片化學習是這個時代唯一法門。最有趣的就是這點啦~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必須要練成利用碎片化時間拿到知識的本事!小惡魔一開始建立得到15min的想法,就是想分享自己每天利用少少的碎片時間,聽到各種有趣乾貨知識的這個模式。因為感覺到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每天想做的或被迫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可是又對於無法持續學習新知識感到恐慌,但卻又沒有方法和決心靜下來讀完一本書。所以當我發現這個知識速食的方法時,就很興奮地想跟大家分享。這一路來也寫了四個多月,超過一百篇文章,希望經過的人都能有些收穫。
第五個建議、目標:這點說得太棒了,一定要去把原文看仔細,了解到什麼是「立場、感受和意見」的這種人,而我們學習後必須以「目標、方法和行動」來實踐所學到的知識,這樣通過知識落實的行動,我覺得最後仍然可以拱出巍峨的知識大廈。
《我們這一代該怎麼學習?》
那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怎麼學習?我給大家五個建議,也就是五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人格,這牽扯到對知識的理解。我們過去往往以為閱讀就約等於學習,其實不是。閱讀是跟書學,但是我的體會是,跟人學效率更高。
知識是啥?知識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訊息網路,它的真實的存在場景是牛人的大腦裡面,是翻江倒海不斷在迭代。那為什麼過去我們認為讀書就是學習呢?沒辦法嘛。人類在那個時代是印刷文化時代,想保存和傳遞知識,書本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學習工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機會重新回到人格這個學習對象。
就像我自己吧,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有一些我佩服的讀書人嘛,我就會問他,最近在讀什麼書啊?有什麼漂亮的文章值得推薦呀?關於這個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你有什麼意見?拼命問這些人。為啥?因為這樣學習的效率更高。牛人就是知識的載體啊,知識已經被他們像買菜一樣買回來洗乾淨,已經切好了,已經搭配和融合好了,當然跟他們學更省時間。這是最好最好的減輕知識的總體負擔的方案。這是第一個關鍵詞。
那麼第二個關鍵詞我稱之為叫概念,就是通過不斷的蒐集新概念來高效學習。比如說高中物理第一冊,說白了不就是那些概念嘛,什麼是力,什麼是運動,牛頓的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什麼是做功,什麼是動能,就這些東西啊。然後綱舉目張,任何知識的碎片隨便抓進來都能夠安放到概念上。為什麼有這個原理?因為我們人類是一個超級模式化的動物嘛,世界本身非常複雜,它怎麼能變成知識呢?就是沈澱為一個一個的概念。
所以,可見概念有多麼的重要啊。為啥?因為知識太多了,你拿進來你往哪放呢?如果攤成一地,那都是髒東西啊。我以前講過,什麼叫髒啊?它不是說這個東西天然就髒,是放錯位置才髒啊。一個米飯它擱在飯盒裡那是乾淨的,擱在衣服上它就是髒嘛。那怎麼樣讓知識顯得不髒呢?就是一定要有這個概念作為基礎框架,所以在瞭解一本新學科的時候先去瞭解概念就變得特別重要。掌握知識本質上就是掌握概念,這是第二個關鍵詞。
那第三個關鍵詞我稱之為叫縫合。什麼意思?就是拿針縫一針,把它的合起來。很多人都在感慨,說我讀了這麼多書,那些字就像流水一樣從我腦子裡飄過,讀完之後,書一合上,啥也沒記住,這咋辦?你缺的就是這兩個字,叫縫合。知識是自己的事,是從自己的內心盛開的一朵花,它一定是由內而外長大,外在的知識從你眼前飄過,那就是你的!?你必須縫一針才是你的。
那怎麼縫合?很簡單,表達一次。比如說我,我現在學知識,然後要做節目表達出來,然後它就是我的。那你說我沒有做脫口秀的能力呀,沒關係,表達分很多種層次。比如說寫一個讀書筆記,它就是個表達啊,哎呀,你說那太累了,沒關係,讀書筆記可能就是你一句。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習慣,很多人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啊~收藏!這文章特別好,這個收藏沒有用,過了幾天,你全忘了,你連收藏過它你都忘了。這個時候應該幹什麼?就寫一句話。看完之後說,這個知識我覺得哪兒很有趣,這就叫縫合,這就叫讀書筆記,這就和你原來的知識體系長在一起了。這個知識即使將來你全部忘了,沒關係,你知道那兒有,你將來可以去查。現在資訊這麼發達,互聯網這麼發達,什麼東西都可以去查,但是知道什麼東西在哪,這才是你自己的知識。
那第四個關鍵詞,我認為是碎片,這個爭議就比較大了,很多人都反對呀,說學習嘛就應該體系化、系統化的學嘛,你碎片化學習,最後一地雞毛,什麼也學不著,也搭建不起巍峨的知識大廈。我不是說系統化學習不好,而是它不現實嘛。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在被劇烈的碎片化,我們每個人手裡拿著一大堆碎片時間怎麼辦?不用於學習,難道用於打遊戲才對嗎?所以碎片化時間是一個基本事實,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練成一個本事,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拿到實實在在的知識,我們必須這樣做好不好啊。
站在真實的學習場景和站在學習者這一頭來看,碎片化學習沒有那麼糟糕啦。我給大家一些理由啊。首先,知識的產生它就是碎片化掉的,那一些再聰明的大腦他一時一刻也只能產生一個念頭,一個假設,一個結論嘛,然後可能當論文就發表出來了,這就是知識真實的產生場景。它什麼時候變成體系化?被驗證之後過了很久,有人用一個理論體系把它總結出來,這已經是陳舊的知識。我們是終身學習者唉,任何新出來的假說即使沒有被驗證,瞭解一下有什麼不好?它就是碎片化掉的。
還有一方面,就是如果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它碎片化是一個最終的結果啊,它一直就是如此啊。比如說你去讀一本書,學一個學期的課,最終留下來的是啥?那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嗎?幾個動人的場景,幾個金句,幾個精辟的結論,讀完一本書能夠留下這些東西已經是上上大吉了,你沒有白讀啊,上課也是一樣。如果學習的結果就是碎片化,那碎片化學習有什麼問題。你看,美國的社會活動家也是政治家富蘭克林,我們以前講過,他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說我一生的知識積累的來源就是這樣的,說我在查找一方面資料的同時意外地看到了另外的資料,這就是我的學習呀。你看,這不就是碎片化的學習嘛。這是第四點。
那還有第五點,這就更重要了,這一點弄通了,前面四點你才能融會貫通,這一點我稱之為叫目標。我活了四十多年,我現在觀察,人間就有兩種人。第一種人他的世界裡是三個詞,叫立場、感受和意見。那第二種人他的世界裡也是三個詞叫目標、方法和行動。我四十歲開始創業,其實就為完成一件事,把我的思維方式從第一種,就是立場、感受和意見切換到第二種,就是目標、方法和行動。為什麼?這也跟學習有關。因為立場、意見和感受,我可以裝一腦子,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價值觀在我腦子裡它是打架的,我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一會兒覺得這個對,一會兒覺得那個對。就像我最近在錄制《奇葩說》的節目,我發現場上的觀眾隨著辯論賽的展開,雙方的拉鋸是非常劇烈的,他們一會兒覺得這個對,一會兒又覺得那個對。為什麼?因為世界是劇烈分層的,任何一個選擇都有無窮的層次,隨著場上辯論者的那個不斷的挖掘層次,觀眾的意見就跟著兩頭跑。對,意見是一個特別不確定的東西,知識在腦子裡是散黃的,是在那兒晃來晃去的。可是一旦切換到第二種人生,就是只有目標、方法和行動的時候,一切就被整合起來了,這就是我要創業的根本原因。
總結一下剛才我們講的所有,我們這一代人有知識焦慮,沒有辦法,知識總量越來越大,負擔越來越沈重,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怎麼辦?原來傳統的解決方案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完全適用,所以我提出來的 5 個關鍵詞。第一,就是跟著人學,而不是跟著書本學,先降低我們的知識負擔,它幫助我們篩選和歸納。那第二就是概念,通過掌握一個一個的新概念,搭建起我們的知識框架,再進來新的信息,我們知道把它放在哪兒。那第三縫合,信息走來過去,我們不見得都記得住,只有我們通過表達一次,無論是像我這樣轉述,還是寫一則極其簡短的讀書筆記,在自己的生命和知識樹當中把它縫合進來,即使這些信息將來我們忘光了,我們也知道到哪裡去找它。那第四,就是碎片,這是我們提升學習效率,在這個時代幾乎是唯一的法門。當然最重要的是目標,只有目標明確,不斷往前拱,我們才能把知識落實為我們行動的成果。這就是我學習的基本方法。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羅輯思維」
2017-03-11:補充一則 TechOrage 科技橘報 消息《原來一切都是套路!內容付費的本質,在於利用你內心中對於「求生」的焦慮》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