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你那麼努力也沒人看見,你當然也看不到我的努力T^T

你那麼努力也沒人看見,你當然也看不到我的努力T^T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產品即媒體:別浪費自家廣告位!
二、贏在終點:美國中學這樣教學生
三、管理不是定規矩,是破規矩!


@吃乾貨Review@
現學現賣^^...向「消極杯」致敬,別緊張,我並沒有要走消極路線。那就來順道說說「努力沒人看見」這事,我覺得這代表你真的還不夠努力,因為努力還包含『判斷正確』這方面的努力,你不能把自己一昧蠻幹苦幹卻對別人或團隊幫不上忙的努力,而要求認同或一起承擔你判斷錯誤的後果。而會經常為自己努力討拍的人,要試著接受別人的建議,甚至是另外一個人、再另外一個人...直到你努力對了為止,千萬別陷入自己一個人的思想流沙裡。


一、產品即媒體:別浪費自家廣告位!

上海有一家牛肉火鍋店標榜著「吃一頭十六小時前還在散步的牛」,這句話看起來有點聳動,對於有慈悲心的人來看會很難接受,不過卻是用來傳達「新鮮」最強的標語。別想那麼多的話,這個標語可以馬上拿去用:吃一頭十小時前還在散步的牛吃一頭十小時前還在玩泥巴的豬吃一盤30分鐘前還在曬太陽的燙青菜吃一盤來自昆蟲樂園的沙拉...等,我覺得從小到大學到最實用的一個知識技巧就是:舉一反三!

再來說說消極杯的消極男子的走紅,討拍取暖是人性天生的需求,只是隨著年齡漸增社會的價值枷鎖會讓你把它們關在心牢的最深處,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很自然的方法帶出無奈的心聲尋求同伴的+1,於是桌上放一杯消極杯就能很輕鬆獲得共鳴的回應,工作的時候彼此就因此獲得些許的壓力釋放。

負能量反而比正能量更能在年輕族群中流傳...


二、贏在終點:美國中學這樣教學生

解決問題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直接把具體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通過問答、交談、爭辯、誘導或者暗示,把學生引向預定的結論。

解決問題式的教學看上去很隨意,其實對於學生和老師的挑戰是很大的。對學生而言,學生本身的基礎要扎實,要有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則只能是低水平的討論。對老師來說,既要有技巧地透過提問和評論來引導學生,又要忍住不講太多,還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最近也遇過花了好幾萬的課程,結果大多時間都是學員們自己研究討論,而老師講課的教材卻不多,好幾天課程的內容其實都是由學員們一一發表後由老師連結而成,想把花掉的學費賺回來的方法就是積極參與討論,參與態度不對的同學在結束後通常都會覺得錢被騙了,所以要搞清楚這些課程的價值是什麼!如果自己不是很積極主動的人,千萬別浪費這筆錢,應該去選擇普遍知名的教學單位,例如有跟政府合作的教育機構,才會比較適合你。


三、管理不是定規矩,是破規矩!

說到管理,不可否認我也覺得定規矩是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定規矩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在避免例外,然而,管理能力的強弱通常都在例外發生時才來見真章。

對於這篇「管理不是定規矩,是破規矩」的得到文章,從管理學是指導人們形成規則和規矩,到告訴我們「管理學的目的是讓你有能力‘破局而出’,也就是打破規矩。」,然後舉了超商大減價的事情,這是在講營銷手法吧...怎麼跟管理的定規矩連起來,實在不解,但是我卻對超商大減價的手法覺得很有趣。

在現在的行銷知識裡,對於這些減價的商品我們稱為「流量商品」,就是把客戶勾引上門用的,甚至有些流量商品是負毛利的。在統計來看跑到大賣場的客戶東買西買的,大部分都會發生過度消費的狀況,畢竟都出門一趟了對荷包下手當然會狠一點。至於會不會把客戶搞糊塗了,科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iCheck App。所以現在賣場 DM 必須經常有一堆特價,我想是被市場文化搞得非得這麼做不可,大過於什麼管理或行銷的目的,因為所有的商店都有很多商品在特價,除了鄉下雜貨店外,現在哪家商店敢在店裡沒有一件商品在做活動呢?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上班是無聊的天堂;創業是精彩的地獄!

上班是無聊的天堂;創業是精彩的地獄!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說話的力量:如何使用有效語言?
二、創業要注意的五大問題!
三、大公司如何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吃乾貨Review@
創業需要的錢不夠?你早就存很多在政府那了!政府提供很多創業資源,舉凡中央和地方的優惠貸款、創業補助、品牌補助、獎勵補貼、研發補助、育成暨天使補助、輔導諮詢...等,當然資源是要給有心、有機會和最需要幫助的人,我問前輩有沒有申請過政府的資源,最常聽到的是很麻煩,以及別人說最好不要(但不知道為什麼),於是...跟政府要資源就變成一種專業服務(的商機)!


一、說話的力量:如何使用有效語言?

說話的力量:有效說服他人的策略和技巧這本書裡說成功溝通的十個技巧:簡明性、簡潔性、可信性、一致性、新穎性、音韻、言有所冀、視覺化、提問、語境。

從今天得到中所提到的幾個技巧在閱讀後,我覺得說話要簡明、可信和說到人家心坎裡,這三點要理解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關於第四個技巧說「不要直接說結論、後果、結局,而是要先說原因以及用提問的方式先開始。」這倒是比較容易忽略,或者是像我一樣覺得不要浪費時間,單刀直入地進入重點說清楚講明白先,不過這樣的『溝通』效果不是最好的,因為有可能只會得到對方一句『喔!』的回應而已。

所以如果能先描述一下前因,或者有技巧地提問來帶對方先跟著進行思考,這樣會更容易讓對方打從心裡接受你想傳達的結論。


二、創業要注意的五大問題!

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關於趨勢的資訊到處噴發,好處是趨勢不再是很秘密的事情,壞處就是干擾很大容易讓人三心兩意,所以現在周邊的人常聽到的是這個也很有機會,那個我也很想去做,而我想是物以類聚吧...我也是!

我就對其中兩個問題補充一下想法。

首先是,別跟趨勢對著幹:趨勢又分為方向和時間,方向錯了跑再快都是白跑;而時間就像不知道決戰日的競技,太早開始恐怕活不到那天,太晚開始準備不足沒幾下就落敗。

其次,別相信靈光一閃:剛好這三天的課程中老師也講了一樣的話,別相信創意的點子是從腦袋突然閃出來的。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到的那一瞬間就想到地心引力嗎?很多成功的產品都是不斷地試驗、調整和再試驗出來的,今天在台上說的成功經驗都是經過美化包裝的事後諸葛,過程中的無數坎坷是演講時間不夠跟你說清楚的事,那就乾脆省去潑冷水的麻煩吧!


三、大公司如何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這篇雖然講的是大公司失去競爭優勢的三個階段,但是如果把這三個階段的主角改成個人呢?很巧地是...剛好也適用!

那我們就來把情境改一下吧!不管是新技術,還是懷著新技術的新人引進公司,而那些最後被淘汰的員工剛好也是歷經以下三階段。

第一階段、看不起:或許在公司裡待得夠久,看到太多『新的』失敗歷史,所以更堅信這次也是一樣,然後自然就看不起公司搞的這些新玩意。

第二階段、看不懂:經過一段時間覺得怎麼還沒掛,就是想不通這東西到底哪裡好,只認為學起來麻煩而已,一直認為我原來會的這些不就很好用嗎?

第三階段、追不上:直到周邊學會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時候才覺醒想要開始學的時候,已經來不急了!因為公司的準備期和容許的等待已經結束,該是把新技術引進後可以節省的成本消除的時候了...

一個人要增加競爭力的方法很多,最通盤的概念就是終身學習,如果學習的時間有限,那就是找到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去學習,持續維持差異化的距離。

我剛到銀行工作時,在人馬補齊後主管要進行專案分配,介紹到其中一個最大且問題最多的專案時,主管表示這個專案非常令人頭痛,我不假思索地就先說:那我來吧!後來因為在這個專案中獲得的經歷,讓我有機會來到台達電服務,賺到自己的房子和N桶金。

學習應該是一種常態狀態,隨時要去把握有機會獲得讓自己價值暴增的成長機會,如同在《快速升遷的方法就是真心真意幫你的上級晉升!》這天的“吃乾貨Review”說的:只要是對你的職涯有幫助的任務,就是不計報酬地努力去做!那就有機會從中獲得超額的獲益^^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