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代表內心在意的事情,你應該面對它而不是簡單的往好處想!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二、作家賈平凹是如何工作的?
#三、成功與運氣!?
@吃乾貨Review@
遇到負面情緒,不能壓抑更不能放任地發洩。雖然正向思考對人有益,但過度推崇或依賴,反而容易讓人陷入「凡事只要往好處想,就能迎刃而解」的迷思裡。讓你不要壓抑,也不是要你只顧慮自己感受地亂發洩!今天教你四個步驟去正面面對分析思考(不是深呼吸說這世界依然美好)。
一、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在正向思考的氛圍裡,人們把負面情緒或想法看作有害物,只要有一絲不好的念頭,直覺上就告訴自己別想那麼多。但是根據心理學研究,當人們越是想要抑制某個想法,這個想法反而會更強烈地停留在腦海中!就像減肥的人強迫自己放棄喜愛的甜食,最後卻連睡覺都夢到在吃大餐,被壓抑的負面情緒也是如此。
負面情緒或想法能夠反映出人們最重視的價值或事物。《Emotional Agility》這本書的作者 Susan David 認為,比起一味地強調正向思考、忽視負面想法,人們應該嘗試鍛鍊自己的情緒敏感力,接受所有的思緒和情感。
遇到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找到與這些情緒共處的平衡點:
第一步、面對情緒:要正面面對這些情緒,坦然面對自己內心的各種聲音,並相信這些困境或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
第二步、分離情緒:試著把自己和眼前的情緒分離,並從客觀的角度觀察自我,就像棋手通過俯瞰棋盤從「下一步」思維中跳脫出來一樣,瞭解到自己其實擁有更多可能性;
第三步、分析自我:從負面想法中辨識自己的價值觀,比如你不喜歡自己想出的點子被剽竊,背後的原因也許是你非常在意公平和公正;
第四步、價值思考:思考為什麼這些價值觀對你來說很重要,並根據它們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習慣或態度,逐步改善生活。
總而言之,就是要先冷靜後開始思考。
二、作家賈平凹是如何工作的?
寫作跟寫程式一樣,下手前都會一直想要寫出完美的作品,而最完美的結果不會是在腦中想過千百遍後第一次出手就完成的,而是實體化後經過數次修改甚至包含毀掉重來。
所以,我們開發軟體有個數字:如果你把相同功能的程式,全部刪除後從空白開始再寫一遍,平均來說該功能的效能會提升20%。
重寫吧!碼農。這樣會讓你的功力從農夫轉職為藝術家。
三、成功與運氣!?
精英主義:本來是英國大法官麥克(Michael Young)用來諷刺英國教育體系的。成功人士把成功完全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進而甚至把自己固化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把其他人排斥在外。
馬太效應:技術和全球化已經造就了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贏家通吃市場中存在著馬太效應。所謂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過去知識速食有整理過更詳細的馬太效應資訊:「首份中國國人工資報告」、「內容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光環效應:是指人們認為在一個方面表現很好的人或組織,在其他方面也會表現很好。所以有時候成功最開始的優勢,有極大的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帶來的。
槓桿作用:在台灣我們可能會稱呼他們是肥貓,因為他們坐領高薪,可是凡夫俗子的上班族看不到他們的能力,或者他們的能力不能被認同。舉個正面的案例,記得有一年我的某前公司用年薪五千萬聘請了一位財務長,這薪水算是肥貓裡面最瘦的了,但仍然被員工們列入名單內放酸。不過他來公司約半年,把公司整個財務整理過後,向國稅局要了六千萬回來,公司這不就把他的薪水賺回來了嗎?
所以,從那件事情的啟發後,我會更願意相信這些來自民間的大神,他們肯定有這個價錢的資格。但是,我仍不相信從政府退出後的肥貓,或許他們的價值是人脈,但透過這些人脈處理的方法觀感上都存在被議論的風險。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如果我們討厭或者害怕搞砸任務時,就會拖延不做!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五個建議克服拖延症!
#二、孩子就應該更多玩耍~
#三、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
@吃乾貨Review@
今天再來說說拖延的毛病,即使我經常在吸收這方面的知識,三不五時還是會出現拖延的症頭,特別是遇到很大的事情,或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歡事到臨頭才急著拉屎的狀況,所以訂好計劃再行動才是能讓我安心的方法。而準備計畫並不難,你只要開始寫就對了!
一、五個建議克服拖延症!
人的大腦天然就會排斥帶給我們認知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事物。因此,如果我們討厭或者害怕搞砸任務時,就會拖著不做。
在五個建議裡最重要的就是「直接開始」的這一點,當然「直接開始」對你來說是簡單的話,就不會有拖延的毛病。所以我個人有個小技巧:最簡單的起手式就是拿張紙和筆,開始去寫下自己心中的想法,漸漸地整理出你覺得最可靠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降低搞砸任務的機會。
卡爾漢說:「有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拖延不是出路。要想克服拖延症,去做那些艱難而重要的工作,歸根結底在於調整自己的心態。優秀企業家克服拖延症的秘訣就是他們知道抗拒和拖延比採取行動更痛苦。他們知道,一旦著手去做一件大事,就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環,也使他們能更容易地做成其他看似很難的事情。」
上述說優秀企業家克服拖延症的秘訣,就是利用「損失厭惡」的心理,經常暗示自己拖延的後果將招來更嚴重的損失,透過這樣的暗示養成心理,自然就更容易選擇立即行動的決策。
另外,別用「完美」來當拖延的藉口!先把事情做完,再來想是不是能做得更完美,即使後來失敗了,但至少已經做完了。
二、孩子就應該更多玩耍~
祖克伯格和妻子寫道:世界是個嚴肅的地方,而孩子們應該抽出更多時間接觸自然並愉快地玩耍。等你長大後會變得很忙,所以我希望童年時,你能聞遍花香並蒐集到所有你喜歡的樹葉。我希望你能沈浸在蘇斯博士的書裡(Theodor Seuss Geisel,蘇斯博士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教育家),並開啓自己的故事創作之路。我希望你能和麥克斯姐姐一起在旋轉木馬上玩,直到你們看煩了馬兒的五顏六色。我希望你們能在家裡瘋跑,直到跑不動為止。當然,呼呼大睡也是你的任務之一,在睡夢中希望你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愛。童年很奇妙,而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好好享受童年,不要為未來焦慮。我們是你的後盾,爸媽會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讓你和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我覺得好難,對於小豆豆現在陷入功課壓力的困境中,我還在努力學習怎麼把他拔出來,又不跟傳統想法的他媽和老師們起衝突...革命尚未成功!
三、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
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人類智慧的放大。今天大部份已經普及的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是讓人的智力得到了擴展。比方說,搜索引擎把我們的知識量和知識面提升了很多倍、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增強了很多人的語言能力、大數據讓很多年輕的職業人士能夠把握行業的大方向。
II: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 ,人工智慧的基礎建設,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
AA:Automatic Algorithm,自動的演算法。過去是人把演算法寫給電腦去做事,而未來人工智慧應該要讓地腦自己找到演算法,尋找新知識。
<人工智慧離完美還很遠>
未來十年內,人工智慧可以解決無人駕駛汽車、取代人的對話系統、追蹤個人的健康...等問題;在三十年內人工智慧做不到創造性、 總結概念發明單詞、變通的靈活性、學習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且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知識。
最後,喬丹教授說他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內,人類還是要做好一些事情:
1. 讓人工智慧系統更穩定:今天大部分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系統的漏洞太多,如果長時間運行,可能會犯致命的錯誤;
2. 防止人工智慧系統被壞人利用;
3. 建立很好的社會保障制度;
4. 設計有用的人工智慧系統;
5. 保護隱私;
6. 數據分享,方便每一個人!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