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誇孩子的方式不對,反而讓孩子失去勇氣容易放棄!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閒置經濟,二手交易的黃金時代
#二、如何抓住知識付費機會?
#三、誇獎孩子的三種模式?
@吃乾貨Review@
以後不能再往自己臉上貼金說:你都是遺傳到我才會這麼聰明...應該要跟小豆豆說:這是你平常有努力用功,才會有這麼好的成績!(不能證明自己聰明的基因實在好委屈啊~)
一、閒置經濟,二手交易的黃金時代
對二手市場有興趣的人,這篇騰訊研究院的完整文章值得仔細看清楚,這邊小惡魔把網頁找出來了《二手交易點燃分享經濟的另一個高潮》,另外也轉成 PDF 方便大家收藏學習(點我下載網頁PDF檔)。
底下就看看小惡魔對《二手交易點燃分享經濟的另一個高潮》這份報告中三個錦囊的讀後心得:
第一個錦囊、新品交易:如同報告原文舉例,可以用二手貨換新品,依這個概念進行延伸,說不定能建構出讓大家熱衷把二手貨拿出來交換的意願。
第二個錦囊、低線市場:由於一線城市消費力大增,如果可以讓這些有旺盛消費力的人,輕鬆地把讓他失去熱度的二手商品拿出來流通,補充他們下次衝動的能量。再把這些二手商品往省吃儉用的三四線城市推進,這是一個很單純的流通概念,而中間誰能搭建起最有賺頭的系統,就能先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第三個錦囊、海淘市場:如果騰訊對中國推出的錦囊都想到要往海外進軍,那身處小島的台灣,就別因為自己的地域而劃地自限,拿起第三個錦囊進行發想,說不定就有機會超車了。
我覺得二手市場經營的重點,就是如何讓有二手好貨的人願意把它拿出來,而且還要是拿給你。現在銷售管道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去解決取得物美價廉的二手好貨難題,就是致勝關鍵!
二、如何抓住知識付費機會?
今天得到App告訴我們,設計內容產品要注重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考慮用戶預期:滿足客戶預期的省時間、省成本、想宅在家裡學技能...等,這些核心目標要先定義清楚。
第二個要點、考慮用戶的學習體驗路徑:就是要規劃一套讓用戶從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比方說由淺入深,或者直接實際操作,循循善誘維持用戶高度的學習動機,降低半途而廢的機率。
第三個要點、考慮學習過程中的交互邏輯:學習的過程要能互動,不過可不是要你指派真人去互動,沒有真人互動反而會讓用戶更願意使用!怎麼說呢?比方說我玩過的鋼琴教學App,她會在我頻頻出錯的時候觸發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過程就像手把手地教導和練習,練習過程中如果在某個地方卡得很嚴重,不但會重複練習相同的地方,而且還會出現更詳細的教學說明,這就讓我感到有被照顧的感覺,可是又不會覺得很糗,因為當時我心中出現的OS是:好險機器不會笑我!
三、誇獎孩子的三種模式?
看下去之前,要先理解 Dr.魏 所區分的兩種心智模型:
固定型心智模式:天賦決定,人的智力、能力和品質主要是先天決定的,後天改變的餘地不大。
成長型心智模式:後天努力,先天佔有部分影響,可是通過後天努力仍可改變。
如何朔造出孩子的心智模型,取決於平常時父母的誇獎方式,不是偶爾跟孩子講講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就以爲孩子就會養成這種觀念,說不定你的淺意識就是想證明是自己的基因好,結果反而讓小孩以為是天生聰明,跟他是否努力無關。(這是我以前平常開玩笑的話...今天起改掉這個壞習慣!)
(小豆豆成績好的獎勵願望是:吃爭鮮...)
這兩種不同的心智模式的孩子,會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後果:
第一個不同的後果: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躲避挑戰,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更願意選擇挑戰。
第二個不同的後果:被誇聰明的孩子更容易放棄,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就會認為這道題解不出來是自己還不夠努力。
第三個不同的後果:在被困難打敗後,被誇聰明的孩子可能謊報成績,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就沒有這個心理負擔,因為他們看重的是努力的過程。
所以做父母正確的表揚觀念是:要表揚努力,而不是聰明;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要表揚成長,而不是表現。從今天之後,你要誇獎孩子之前,先想想準備要給予鼓勵的話術,是否是要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以及恭喜他所獲得的成長,要記得喔!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和高敏感孩子相處的五個建議,消除不必要的衝突!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和高敏感孩子相處的五個建議
#二、Siri創始人的初創公司指南
#三、如何變成寫作高手?
@吃乾貨Review@
高敏感的人,天生就對環境中的細節捕捉非常敏銳,對每一種變化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所以反應可能會慢半拍,而且會做出比常人更加強烈的反應。也許是你,或許是你的小孩有這樣的特性,聽一下今天的得到國際權威專家給的建議,讓自己過得比較順利一點。
一、和高敏感孩子相處的五個建議
先介紹一下這篇得到參考的書籍作者依蓮.艾倫博士(Elaine N. Aron, Ph.D.),她是暢銷書《高度敏感成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度敏感者工作手冊》(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Workbook)以及《高度敏感者的愛情關係》(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的作者。她自己就是個高度敏感的人,自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獲得臨床心理學碩士,於太平洋研究院(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完成博士學位,之後曾經在舊金山的榮格學院(Jung Institute)進修,在家庭關係相關領域發表過許多研究報告。她有自己的私人診所,並在全美主持高度敏感者的工作坊。
另外,我在博客來找到一本依蓮.艾倫博士(Elaine N. Aron, Ph.D.)的繁體中文翻譯書《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這本書的博客來購書網頁(點我觀看)的推薦序和前言就有很多內容可以搶先閱讀。如果可以接受簡體版的翻譯書還有《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從封面來看確認也是依蓮.艾倫博士的著作,關於依蓮.艾倫博士的本人照可以從他的個人網站上看到 http://hsperson.com/
首先,先從依蓮.艾倫博士(Elaine N. Aron, Ph.D.)歸納這些高敏感孩子的特質D・O・E・S法則做了解,再來聽聽建議是什麼。
第一個特點、D深度處理(Depth of Processing):高敏感的人思考總是要比同齡人想的深刻很多,會展現得比同齡的更成熟。
第二個特點、O過度活躍(Overstimulate):高敏感的人在大腦裡的「行為抑制系統」太過活躍,因此行事會非常謹慎,但會因此過度消耗大腦能量,反而造成焦慮以致於無法思考。
第三個特點、E情緒高反饋(Emotionally Reactive):高敏感的人「共情能力」(同理心)太過了,因此不能理解為什麼其他人不能達成和他一樣的「共情程度」,所以會因此產生矛盾。
第四個特點、S對細節的變化極度敏感(Sensitive to subtle stimuli):高敏感的人對細節捕捉的能力都明顯高出常人。
瞭解了高敏感人群的特質後,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高敏感人群,依蓮.艾倫博士給了父母底下五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了解底線: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底線,也必須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底線。
第二個建議、不要催促:高敏感的孩子會比別人慢半拍,因為你的孩子是比別人想得仔細。
第三個建議、備好退路:高敏感的孩子想得比較複雜,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害怕新環境,你可以提供可以讓他安心的辦法或資訊。
第四個建議、教會說不:高敏感的孩子經常遇到一些小的批評就反應過激,所以父母要告訴他們也有不接受批評的權利,讓他們不要一直陷在自責中。
第五個建議、感謝孩子:因為家裡有個高敏感孩子,他可以發現任何做得不好的細節,讓我們整個家庭變得更加優秀。
二、Siri創始人的初創公司指南
今天得到講的是《產品改變世界:Siri如何成功創造千億市場》,這本書總結了兩位作者超過 30 年的創業和投資經驗,系統批判了從矽谷蔓延至全世界的失敗文化,首次提出了突破性市場機遇的五個觸發點、打造偉大公司和偉大產品的四大要素、科技公司易犯的五大致命錯誤、商業計劃書的七大要素等。
除了今天得到三個問答之外,分別可以再參考底下幾篇相關得到15min的文章:
#《最快搭建創業團隊心法》
#《四個步驟選拔出人才》
#《差異點就是創業機會!》
#《融資,聰明的錢才能拿》
#《如何讓投資人聽你說完?》
#《矽谷頂級的早期風險投資機構給創業者的30個建議》
#《創業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三、如何變成寫作高手?
第一步、就是寫:每天就是要固定寫、隨時寫,就算只是片段也要寫,先寫下來之後再整合都可以,就是寫!
第二步、推崇簡明:能一個詞說清楚,不用兩個詞;能一句話說清楚,就不用兩句話;能通俗地說清楚,就不要用術語。
第三步、經典文體:寫作的時候要以作者和讀者的對話方式來表達,創造出讀者的想像力。選詞的時候,如果意義相近,你要盡可能選上口的那個詞;造句的時候,也是盡可能用短句。並且要留意新詞,但新詞的存活率很低,所以眼光要精準。
最後還有兩篇得到15min的文章可以再複習一下:
#《如何成為很厲害的作者?》
#《數據挖掘,文學的六種情感弧線?》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