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的「怨恨」其實是因為「愛」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成為高手「前25%法則」
#二、原生家庭創傷如何看待?
#三、對憂鬱症的認識誤區
@吃乾貨Review@
人更容易關注到危險的信號,所以創傷記憶往往印象更深刻,生活中的美好記憶也會因此被淡化。對引起我們創傷感受的外人,我們可能只是「恨」;但是孩子對父母有著更高的期待,期待父母的愛、期待理想化的父母,當期待落空了就容易產生「怨」。
一、成為高手「前25%法則」
<第一條,要發展一個系統,而不是在乎小目標的成敗。>
《巨人的工具》這本書的作者他說到當時寫部落格的過程,就是現在小惡魔寫得到15min的情況很像,這個部落格並不期待獲利或者有設定成功的「目標」,而只是培養我的習慣以及實測寫作的技巧。在這半年來得到15min的風格改過好幾次,撰寫的效率也提升不少,而整理過的心得也在我腦中塞得滿滿的,在生活上如果有什麼事情和過去閱讀過的文章有關聯,都會再搜出來看一看,而這搜尋的過程也會回饋到文章歸類整理方式上,更方便讓自己和網友能找到想複習的文章。
<第二條,判斷一個靈感值不值,與其聽大腦的,還不如聽身體的。>
現在得到15min的主題已經不再亂數決定了,拜得到App的改版,讓我可以選擇有興趣以及有經驗的主題後再組合進行心得創作,這過程大部分還是用大腦判斷來著,不過有時候會跟著心走,即使很硬的主題,但是心裡面覺得這是大家值得知道的知識,就算不懂也會收進來試試看。
<第三條,在兩到三個領域裡,達到前25%的水平。>
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其實我覺得『3』這個數字特別有魔力,所以在寫了得到15min一陣子後,我決定鎖定在三個主要領域內:科技趨勢、組織管理和終身學習。如果再往上個層次來看,我目前對於軟體開發算是很有經驗,現在也把部落格經營磨利,接下來我想做的事情是進行實體商務的經營,現在還到處受挫中,主要因素還是自己很多方面的準備都不足夠,特別是心態的定位還沒找準。
總之,想成為高手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要沒有利益目標地長時間做某件事情,這就不容易了,而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普世觀念是你必須把一份正經的工作做好,這樣身邊的人才不會對你有所誤解,而讓你在進行中一直感覺沒有支持。但是,如果你非一般人,對自己做的事情也很有把握,只要日子過得下去,那就專注去做吧~別人的看法就等你的未來去推翻!
二、原生家庭創傷如何看待?
發展心理學的「生態系統理論」:對一個人來說,「原生家庭」是對他影響最大的幾個子系統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系統,大一點的系統是學校、社會等等。
已經受到原生家庭創傷的人,請參考底下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不必嘗試改造父母:仔細想想,一個人的性格是來自巨大的「生態系統」數十年的養成,我相信就算正在改變,那個幅度和時效肯定不會符合子女的期待,那又何必把自己的未來託付在別人的變化上,試著從自身的方面下手會相對容易些。
第二個建議、試著獨立:試著獨立不是要你立即從「原生家庭」分離出去,更不可以用激進的方式離家出走。要理性思考如何對結果負責,並以此充份溝通讓父母的擔憂和影響降到最低,然後緩和地開始進行獨立。
第三個建議、要「往前走」:不要認為傷痛一定能被修復,反而要有必須跟自己的不完美和遺憾相處的認知,接受了才能繼續往前走。
三、對憂鬱症的認識誤區
憂鬱症的產生是生理、心理,以及社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所以,想瞭解憂鬱症患者,除了他個人的生理、心理情況,還要把他放在社會關係中,進行動態的觀察,包括他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以及要考慮時間維度。
關於抑鬱症的本質,常見的解釋有:神經遞質假說、神經迴路假說、神經可塑性假說、以及海馬體假說等,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科學定論。
今天是以科學的角度提供關於憂鬱症的知識,如果沒看過昨天的得到15min《<別把心理疾病簡單化>隨便的安慰可能讓朋友感到更糟!》,請務必花點時間聽一下,這很重要!
最後,作者张进的兩本書《渡過:憂鬱症治癒筆記》(博客來購書連結)和《渡過2:接納是最好的治癒》(博客來購書連結)博客來都買得到,兩本加起來不到五百塊,有興趣的可以去逛逛。
作者從患病、外界介入、臨床治癒,到幫助他人的全過程,記錄了三年的時間。闡述了憂鬱症患者重返社會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還探討了如何克服負面情緒,緩解生活壓力。他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把理論和實踐結合,既有科學性,又有故事性,相信能給很多患者很多幫助。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