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喝酒會增加記憶力?那以後K書是不是要先來兩杯!

喝酒會增加記憶力?那以後K書是不是要先來兩杯!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後真相時代的集體記憶?
二、不要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
三、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吃乾貨Review@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用小白鼠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人員先給小白鼠播放一段聲音同時搭配電擊(夭壽!)。然後,他們將一組小白鼠餵無菌水,一組餵酒精 20% 的無菌水。第二天,研究人員再次播放和之前相同的一段聲音,但是沒有電擊,結果發現,那些喝了酒精的小白鼠聽到聲音之後,身體僵硬、害怕的反應比喝無酒精的無菌水的小鼠更強烈!


一、後真相時代的集體記憶?

後真相(post-truth):忽視真相,雄辯勝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不那麼在乎事實真相,在乎的是情感和個人偏好,只願意去聽、去看那些想聽和想看的東西。

而我們擔心的是某個“後真相”會形成「集體記憶」,一旦形成“集體記憶”後就很難再改變了,所以就先來說說說關於“集體記憶”的幾個觀念,小惡魔選擇前三個來補充感想:

第一個觀念、「集體認同感」與「記憶融合」的相互作用:一個人會很相信自己小圈子內的訊息,這是“集體認同感”,而這些訊息在小圈子內迴盪就會產生“記憶融合”,“記憶融合”後再增強“集體認同感”,集體認同感再促使記憶融合更緊實,就這樣相互作用建立起「集體記憶」。例如日本政府有計劃地操作國民對二戰的認知,就是最經典的案例了。

第二個觀念、「趨同心理」會扭曲人們的記憶:當一個人的意志和認知不夠堅定的話,就很容易受到“大部分人的想法”而左右,這也是選舉時為什麼這麼重視民調的公布和真實性,很多時候因為操作民調的資訊就會對一些選民產生影響,這就是“趨同心理”。

第三個觀念、「集體記憶」很難改變:所以有些日本人根本無視國外的證據,只相信自己從小在日本國內被設計的認知在解釋二戰時日本的行為,這種用國家機器建造的集體記憶,即使有第三方國家提出證據,也根本撼動不了這些日本人所被灌注的記憶。


二、不要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

<放著我來!>

如同小惡魔在「三點提升領導力」裡說的,主管面對部屬時要把自己的手綁起來,這就是新手主管幾乎都會犯的錯誤:拿主管的工資,搶員工的工作,然後越來越忙,甚至主管成為團隊的瓶頸,不但員工沒有成長,也會因為沒有成就感而失去對團隊的向心力。

古狄遜定理:不做累壞的主管,管理是讓別人乾活的藝術。

底下整理三個建議給大家參考。

第一個建議、明確分工:要具體地安排工作,不是用舉一反三當藉口胡亂發號司令。同時,接受可控的錯誤,把一定範圍內犯錯的損失,當成團隊培訓的成本。

第二個建議、不輕易動手:主管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提出修改意見,但是必須要團隊成員自己完成。

第三個建議、區分方法和習慣:要學會區分方法和習慣,定下方法給團隊遵循,而不是把個人習慣變成要求,強加到成員的身上。

<我當了經理,我就有權力!>

要先懂權力的目的和形成的原理,目的就是要影響團隊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如果你行使權力卻達不到這樣的目的,就該檢討自己懂不懂權力。而原理的部分底下就今天這段得到的內容再整理一下。

權力的本質是員工給的認同感和向心力,是主管的影響力產生出來的,這不是職位抬頭可以給的。

職位只是給了主管以下的工具用來製造影響力,但是「壓力型工具」是建構在恐懼的基礎上,所以好的主管應該善用的工具是「動力型工具」。

動力型工具、專家權:主管本身具備一件別人不會的事情,並且願意虛心傳承給部屬。

動力型工具、表率權:主管擁有個人魅力和聲望,別人敬佩你、也願意模仿你、服從你和跟隨你。

壓力型工具、法定權:我是經理你要聽我的,但是單方面的壓制只會得到陽奉陰違的結果,身為主管要有“說服”的能力,過去得到15min講過很多說服的話題,這邊就點出兩篇讓大家複習,第一個是先「從分析權力關係來談正確說話策略!」;第二個是「三個小技巧幫你說服別人!」。

壓力型工具、獎賞權:應該都懂,那千萬別忘了這一天得到15min在「三點提升領導力」這篇裡面談到激勵的三個重點。

壓力型工具、懲罰權:這個就不多說了,因為小惡魔不太懂,所以也做不好,可以自行參考「帶團隊如何正確地表揚與批評?」這一篇介紹的書《帶團隊,就是用好你身邊的人》。

<把大目標變成小目標,還是沒法實現!>

具體的作法得到講得很清楚,不懂的話務必多聽幾次,因為沒搞懂的主管會讓部屬覺得你只是個上頭命令的傳聲筒。不能依據每個人的屬性和興趣切分工作的主管,到頭來會落入不斷使用壓力型工具的惡性循環,最慘的是平常有能力使得動的工具只剩下法定權這隻,最後就是隻紙老虎主管的工作不是嚇唬部屬,而是提供幫助真正解決問題!)。


三、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借酒澆愁愁更愁現在已經獲得科學的證明了,這不再只是一句民間的俗語,原因是喝酒會讓大腦神經細胞內含更多的受體,而更多的受體意味著會讓記憶力更強,所以酒醒後就會對痛苦更加清晰難忘。

那麼...如果喝酒會增加記憶力,那以後K書前是不是要先來兩杯?!(未成年不可以試喔!)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網路讓訊息酸化的風險加劇,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策!

網路讓訊息酸化的風險加劇,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策!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創業型人格三大特質?
二、傳統層級溝通跟不上了?
三、一流 CEO 的小技巧?


@吃乾貨Review@
現今訊息透過網路以毫秒的單位傳遞,以超過千倍的速度發酵,訊息酸化屢見不鮮,好好的一句話就是有人會跳出來歪樓。


一、創業型人格三大特質?

第一個特質、好奇心強:創業家未必很有創意,但是他們喜歡追求新的體驗,當他們面對新領域的時候產生興奮感,而不是焦慮感。

第二個特質、擅長處理風險:創業家同樣很重視風險,並且更有能力處理風險,不是只會製造問題而沒能力擺平。

第三個特質、注意細節:他們的權威不是來自凌駕於下級之上的權力,而是能夠控制最終產品展現強烈的個人風格。

但是要注意,如果公司現階段已經是穩定發展,各個部門相互依存度極高且需要緊密協作的話,就不適合找創業家來,因為創業精神可能會引發公司內部衝突。


二、傳統層級溝通跟不上了?

TED 有個演講不能超過 18 分鐘的強硬規定,無論是世界首富還是有故事的醫生,都是平等的 18 分鐘。這個規定充分地尊重了聽眾的注意力和時間,演講者必須去掉空話精煉自己的觀點。

從報紙上才知道的狀況已經不是馬先生的專利了,可能有些企業家或領導者第一手知道自己公司問題的方式,可能是來自新聞或網路,而新聞抄網路的速度幾乎等於即時,所以網路的神經反應很快,企業要學習的是如何做好更有品質的管理,把問題發生的機率降低,以及問題曝光後的危機處理能力。

我做過一個得意的系統之一:「匿名的員工意見信箱」,起初沒人相信系統保證不會留下任何追查的紀錄,經過了很久的時間逐漸獲得信任,因為保證匿名的信任而使員工敢講話,而在我離職後也因為保證匿名的機制讓這個系統被下線。這讓我想起讀書時歷史老師說的,民主是適用在理性的人民身上,當理性尚未開化前就必須以暴制暴,可是我雖然可以理解這個道理,但是民主思維在成熟的社會體裡,如果一個人民起頭暴走,當權者應該如何處理?

現今網路已經融入生活的日常裡,訊息以毫秒的單位在傳遞,並且以目前網路群體的規模產生千倍以上的發酵速度,訊息酸化的風險極高且屢見不鮮,在健康上我們重視預防勝於治療,但是在生活上反而應該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上之策。


三、一流 CEO 的小技巧?

第一個小技巧、從員工事務中解放自己:很多 CEO 遵從一個「60/40規則」,60% 的時間做“必須做”的任務,40% 用來執行戰略的重點部分。

第二個技巧、從職業經理人的內部鬥爭中解脫出來:CEO 應該發揮“創始人精神”,花時間去提升員工的士氣和使命感。

第三個小技巧、從複雜的戰略中提煉出經過錘鍊的戰略要點:把公司的戰略重點簡化到一隻手可以數得完的要點,並且可以用簡單的話傳遞給每個員工都清楚了解。

第四個技巧、讚賞真正做事的人: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卻很難做得很好的一件事情,原因不一定是自己,有時候是覺得不公平的人自己的心態。

第五個技巧、做個提問者,而不是回答者:提問是一門藝術,沒搞好就會讓對方誤解為刁難,或者是對他提的方案無理地不滿意。訣竅是以溝通的邏輯來提問,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用我看到你看不到的角度,想證明對方思慮不周的目的來提問。

第六個小技巧、忽略“CEO 應該如何如何”的錯誤建議:最後看這段得到小惡魔的心得是 CEO 是全面兼顧但是要恰到好處,沒有應該或不應該,只有適度的面面俱到。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