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要讓公司保持優勢,就別把員工的能力榨到一滴不剩!

要讓公司保持優勢,就別把員工的能力榨到一滴不剩!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時間管理:怎樣給大腦開外掛?
二、高效工作的秘密?
三、高才低就未必沒前途!


@吃乾貨Review@
所謂勝任就是還要有餘力可以回顧已完成的工作,重新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完美!擠出餘力的方法,除了派任前預作保留外,還可以學會給大腦開外掛的技能,以及在任職期內提升工作效率。


一、時間管理:怎樣給大腦開外掛?

時間成本:如果花費“做這件事”相同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可以獲得的收益,就是“做這件事”的時間成本。

大腦的第一個外掛、讓大腦用來思考,把記憶交給收集工具:這個外掛的口訣是「收集、處理、回顧」。

口訣第一步、收集:透過軟體或記事本建立一個『收集籃』,把收集到的資訊或代辦事項放進去。

口訣第二步、處理:利用零碎時間去處理『收集籃』,找出沒價值的項目後刪除;把不用做的事情歸檔,方便未來搜尋;把需要別人去做的事情立即指派,歸檔到『已指派:新任務』;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放到『收集籃』的『下一步行動:新任務』的歸類裡,不需要這時候馬上去做。

口訣第三步、回顧:每天回顧『收集籃』內的下一步行動和已指派的任務,確認一下進度後更新進度標示,比方說『已指派:處理中20%』或『下一步行動:50%』,不一定是使用百分比,最好是設計能具體想像進度狀況的識別用詞,比方說評估中、處理中、驗證中...等。

處理籃內應該經常保持淨空,如果做不到就要找出方法提高工作處理效率。

大腦的第二個外掛、猴子理論,讓猴子待在主人身上猴子代表責任,讓猴子好好待在團隊夥伴身上,特別要避免雙方以為猴子在對方身上而互相等待的死鎖狀況。怎樣避免呢?控制每天和團隊夥伴討論的次數,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以免耽誤到自己應該要做的工作。討論過程中經常詢問團隊夥伴的意見和想法,比方說多問幾次「你覺得呢?」,但是要適時引導,別死用方法硬是要問「你覺得呢?」。如果狀況卡關了,就要動腦給團隊夥伴一點提示,如果自己也沒有想法的話,那就誠實以告,請團隊夥伴先回去想想,然後再約下次討論時間。

大腦的第三個外掛、三八理論,善用第三個八:每個人都有公平的三個八小時,一個在工作一個在休息,成功的決勝關鍵在於善用第三個八小時。如何利用這一個八小時來投資自己,並且將這八小時創造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就能獲得最大的投資報酬率。


二、高效工作的秘密?

這本《高效的秘密》分別告訴我們怎麼提升個人和團隊的工作效率,底下就今天得到的文章簡單整理一下筆記。

在提高個人效率的方面,我覺得這裡提到的「確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當中」,和「給自己的行動賦予更大的意義」這兩個方法並沒什麼特別的,只是一般的小雞湯,還不如採用這篇「如何打敗分心?」裡所提到的番茄工作法還來得實用,並且拜讀這本《終結拖延症》改掉拖延的壞習慣會更有效。

在提高團隊效率中,先建立團隊表達真實想法的安全感很重要,而這一點的成功關鍵在於主管心智的成熟度,大部分主管都會表達他是一個 open-minded person,但是在他底下挖到屎搞得一身臭的人卻一大堆。

在這本《高效的秘密》在提升團隊效率中提到 Google 開會時用打勾紀錄的方式,來營造重視每個人發言的氛圍,是個很實用的方法。如果你是比較內向的主管,初期開始使用的話,不一定要公開表示這個方法,而是暗中紀錄後再邀請比較少發言的夥伴表達意見,這樣的方式或許會比較適合你。

無論如何,作為領導者你必須清楚明白,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是兩碼事,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完全是領導者的責任,別把這隻猴子放到團隊夥伴身上。

2017-08-14 補充:關於這本《高效的秘密》今天在博客來找到繁體中文版《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全球瘋行的工作效率升級方案,讓你的生活不再辛苦,工作更加省時省力》(博客來購書連結備用購書連結


三、高才低就未必沒前途!

<脆弱也是領導力的一個特質>

想當一個完美而無所不能的領導者是很危險的,你可能會養出一個弱雞團隊,也會讓自己成為組織發展的最大瓶頸。承認自己脆弱的一面,將脆弱轉轉化成領導力的特質,可以讓團隊夥伴與你更親近,而且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重要的地位。更聰明的領導者會以示弱的方式,來安排位置給適合的夥伴,以此組合出合作無間的戰隊。別讓個人英雄主義的虛榮心埋下毀滅的種子。

<烤熟的鵝>

中間主管寧願保持現狀,不希望創新帶來的風險影響現有的地位。他們就像「烤熟的鵝」一樣,既沒有高層的整體視野和戰略能力,也缺乏一線員工對具體業務、用戶情況的直接感知,因此成為公司裡沒神經的夾心層,是組織資訊傳導過程中電阻值最大的一塊區域,活化這塊區域就能提升組織的創新力。

<高才低就未必沒前途>

高才低就未必沒前途,優秀員工一旦掌握本職工作之後,常常會有成效地運用剩餘的時間,比方說重新思考更好的方法把工作做得更完美。所以,能安排高才低就職務的公司,往往可以讓公司保持業界領先。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避免被榨乾,有效利他才能綠水長流~

避免被榨乾,有效利他才能綠水長流~


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三個方法打造知識體系
二、給予者怎樣避免耗盡自身?
三、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吃乾貨Review@
組織裡的「給予者」往往是最後的“人生贏家”,還會有很好的升遷機會。不過「無私型給予者」總是筋疲力竭,反而成為專案的瓶頸,造成整個團隊無法有效率地運作;只有學會成為「自我保護型給予者」,才能對組織產生最大貢獻,並且可以持續「給予者」的作為。


一、三個方法打造知識體系

方法一、建立聯繫: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看到一個有用的知識,就去找到五個案例來解釋這個理論,這種深入思考的方法對於知識學習很有幫助。

方法二、構思用法: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在學習新知識時,先想一下這個知識將來會怎麼用它?或者能幫我改進哪些行為?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就能「自動觸發」關聯的知識。如果還是擔心重要的知識會忘記,那就看看這篇《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怎麼辦?》,了解什麼是「學習金字塔」。。

方法三、探索原因:嘗試去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即使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有可能代表著深層的意義,訓練自己隨時能夠跳開框架,去探索背後的原因。

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知識達人,那就看看這篇《五招教你成為經濟學知識達人!》,來學會這五招:六經注我、慢讀經典、順藤摸瓜、自建體系、寫作。


二、給予者怎樣避免耗盡自身?

以 Take 和 Give 來看,組織裡的成員可以分為三類:自私的「索取者講求付出對等的「資源匹配者、還有給予者;而「給予者」又可以分為「無私型給予」和「自我保護型給予」。對於組織貢獻最大的是「自我保護型給予者」,因為他們的給予行為效果顯著而且可以持續。

這裡順便推薦大家看一下《愛與支持別人;也讓別人愛與支持自己!》這篇文章提到的 Be A Giver 社會運動。

成為一個高效的給予者需要考慮底下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幫忙應該怎麼幫?>

善用自己的長處,並且化被動為主動。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主動幫助適合自己強項的事情,既可以激發自己的能力和樹立個人品牌,又可以避開幫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應該什麼時候幫忙?>

集中式時間管理,訂定一大塊可以協助他人工作的時間,比方說一週中的某一天。這樣可以兼顧自己的工作,也可以讓別人清楚你的資源分配,避免到最後兩頭空。

<第三個問題、到底應該幫誰?>

時間和資源有限,必須訓練自己避開自私且得寸進尺的人,適時停損並且慎重評估下次幫忙的方法,如果過程中對方不能設身處地為你著想,這些人下次也盡可能不再提供協助,讓自己的資源幫助更值得幫忙的對象。

以上這些自我保護是為了讓自己避免身疲力盡,使自己幫助別人的能力與熱忱可以永久持續。悲劇英雄都會早夭,這個社會需要更多願意助人的天使,天長地久比曾經擁有更為重要。


三、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如果已經有理想人選了,就不要再做「內部競聘」的事,以避免「肯定一小片,打擊一大片」的後果發生。如果確定要使用「內部競聘」的話底下有三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定好遊戲規則:詳定競聘的資格和條件,了解競聘候選人才的職涯發展目標,並且做好人才離職準備和接任計劃。

第二條建議、做到心服口服: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感,做到讓競聘者心服口服。如果可以的話適當安排讓第三方介入,避免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

第三條建議、聚焦競聘目的:聚焦在競聘職務需求上的符合度,盡量避免在能力高低的比較上,計畫要安排到讓所有參與的競聘者都有收穫,讓他們感受到即使落選也能獲得成長。

我再提供一個多年前聽到的一個「內部競聘」模式,這是關於軟體開發的任務。比方說公司想研發一套產品,這時候找來多組競聘者或團隊參與,這個「內部競聘」的重點是在每個階段完成評比後,落選的那一方必須使用勝選的成果接下去開發,而階段勝選方有義務必須完全將研發細節交接給階段落選方,接著進行下一階段研發與評比,選出新的勝選代表。

這樣的好處可以促進團隊徹底的交流,最後也能迸發出很好的成果;缺點當然就是成本很高,而且曠日費時。

轉載自:藍色小惡魔 - 魔窟《每天得到》